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13日电 ?穴记者吴献刘军?雪在今年以来各地发生的商品房涨价风潮中,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呼和浩特市的房价走势引人瞩目:4月份,该市商品住房价格同比涨幅达14.9%,位列70个大中城市之首!
分析房价的“呼和浩特样本”,记者发现,地方政府的“有形之手”是房价上涨的有力助推因素。
2004年,呼和浩特市商品房均价为每平方米1600元左右,这引起了一些政府领导的担心:低房价很难吸引大开发商,制约了城市建设;偏低的地价也造成房地产开发商利润空间过大。
为改变这种局面,呼和浩特市在2004年底把土地收储中心调整为政府直属机构,开始了“最大宗国有资产”的经营。市政府为此还专门从北京引进一家专业公司作为土地运营顾问,进行土地价值评估拍卖和招商活动。
2005年,在专业公司的帮助下,呼和浩特市通过“招拍挂”出让土地8000多亩,土地价格从2004年底的每亩30万元左右提升到50万元以上,最高达到300万元。市政府的土地净收益超过4亿元。商品住房平均销售价格也从2004年的每平方米1590元陡然升到2005年的2400多元。
土地收储中心征收生地,然后从银行贷款进行“7通1平”后再卖熟地,地价和房价便由此双双轮番上涨。银行敢贷钱给政府,是因为看到政府通过经营土地有了还款能力。
2005年6月,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等机构出具报告说,呼和浩特市房地产投资环境的吸引力已排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之后,名列第五。
两个月后,“呼市城市发展与土地开发创新论坛”开幕,市政府官员和与会专家、开发商、媒体都众口一词,说呼和浩特房地产商机无限。
去年11月,市政府拿出6块“黄金佳地”到北京招商。随着外地大开发商和大型房地产中介公司相继进入,呼和浩特楼市一片火热。
呼和浩特市近几年加大了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的力度,并将此作为吸引房地产投资的一大“优势”。在城市旧貌换新颜的同时,造成了大量的被动住房需求。
记者拿到一份房价猛涨前的《呼市房地产情况简介》,里面详细介绍了“潜力巨大的商品住房投资空间”:今后几年,旧城将拆迁500多万平方米6万户居民,其中80%的家庭即4.8万户左右会购置新房,按每户70平方米的中等水平计算,就会有336万平方米的新增住房需求……房产有很大的升值潜力。
简介、宣传的良好前景,在市政府的推动下变成了开发商希望的现实。随着挖掘机的轰鸣,一座座旧房应声倒地,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2005年,呼和浩特市又开始了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已有4500多户村民动迁。还有约16万农民面临动迁。
到了去年第四季度,呼和浩特市房价涨幅一举“夺取”全国第一,并且是连续三个季度涨幅超过10%。今年1月至4月,呼市商品住宅又以13.5%的同比涨幅,位列全国房价涨幅“三甲”。
有人认为“呼市不缺房子,但缺好房子”,在这种认识引导下,投资建设高、大、美的商品住房得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开发商便“借势”竞相开发大盘豪宅。
2005年,当中央对房地产实行宏观调控政策时,呼和浩特市依然按着自己的步调行进,高档楼盘四处开花,拉动了房价上涨。
今年,呼市又提出投资96亿元,重点打造滨海新城、香格里小区、麦迪逊花园等20个20万平方米左右的精品住宅区,总建筑面积400万平方米。
据调查,在最近投入市场的数十个楼盘中,绝大多数是大型楼盘高档住宅,高层、小高层、花园洋房、情景洋房、花园别墅、空中别墅让人眼花缭乱,而高昂的价格则让多数百姓望房兴叹。
一些专家认为,近两年房地产商热衷于开发高利润的大房豪宅,是拉动呼和浩特市房价过快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地方政府对开发商建设高档住房的鼓励支持则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
一家房地产经纪公司的总经理分析说,目前呼和浩特市是80%的开发商在争夺20%的消费者。
记者从一份“2005年1月至11月呼和浩特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材料上看到,每平方米单价2000元以下的住房登记销售11044套,2000元以上的住房登记销售953套。这种悬殊的对比基本上反映了呼和浩特市居民的住房消费水平和需求。而在今年5月举行的呼和浩特市大型房交会上,住房售价每平方米2000元以下的与会开发商只有两三家。
据统计,呼和浩特市对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投资同比下降了64.81%
为加快城市现代化步伐,迎接明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市政府今年又计划投资460亿元进行城市建设。
一些专家认为,政府发展经济、改变城市面貌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目前高档住房大量空置,大量中低收入家庭因房价上涨过快而买不起房,这两种现象并存的现实,理应引起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