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谈燕)本市第142个社区事务“一门式”服务点———浦东新区南码头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近日正式向居民敞开大门。中心不仅将原来劳动、民政、工会、人口计生等部门“多源多口”的信息归并在一起,服务事项更增加到11大类91项,居民就近办事更方便。
便民的何止是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本市还在各社区着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将三大“中心”视作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服务平台,让居民办事更便捷、健康有保障、精神更愉悦。目前,本市已建成142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2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是党中央对上海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抓好社区建设工作,提出社区建设要着眼于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在更好地服务群众上下功夫,让群众真正在社区建设和发展中得到实惠。
今年本市将新建、改建100个社区“一门式”服务机构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让更多市民就近享受便捷服务。一些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还将“一门式服务”功能进一步延伸到居委会,凉城街道28个居委会都建立了居民区事务受理点,居民提出的补办劳动手册等简单事项,居民区受理点可直接办结。在凉城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申办退休手续的无业人员范女士告诉记者,“前些年一个小姐妹为了办退休手续,不下数趟往来有关部门,经过了申请、认定、审批、盖章、复核等十几道程序。如今,‘一扇门’里不到10分钟就能把事办妥!”
看病就医涉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市今年进一步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确保每个社区5万至10万人口(或新增5万至10万人口)由政府投建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有序推广以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加全科团队服务为核心、“六位一体”贴近居民家庭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廉价、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
开鲁六村市民王芳曾经风瘫,现在,她每天到殷行街道市光四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报到”,花 1元钱挂号费、5元钱推拿费享受45分钟的推拿康复治疗。在社区医生精心照料下,她已能行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承诺,居民上门服务电话预约,医疗服务1小时到位。地区里的老病号都有专门“包管”的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王芳说,“家门口的医疗服务,真正方便了我们这些老病号。”
在让居民就近得到便捷、温馨的事务受理服务与医疗康复服务同时,分布在各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也为市民奉上了一道道精心“烹饪”的“文化大餐”。从电脑“菜鸟”成长为网络冲浪高手,今年77岁的朱香汉老先生由衷地说,这归功于五里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活动中心为了给老人“扫盲”,特地开出了电脑培训班。不久前,朱香汉把老伴也拉到网上冲浪,“以前,只能搓搓麻将打发时间,自从有了文化活动中心,上网、听戏、参加各类培训班,生活变得有滋有味!”中心专门开设了体育健身、社区剧场、社区学校、亲子活动、图书阅览、社区网吧等8大类文化服务,吸引来戏曲、书画、舞蹈等50余支群众文体团队在此活动。不少居民表示,多种文化服务“一门式”体验,不仅滋润了日常生活,让心情也变得更加愉悦。
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过去两年,上海已先后建造了50个具有一定规模、设施齐全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根据规划,到明年底本市将建成100个;到 2010年完成 200个,基本覆盖全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