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是我市的优势产业,在带动农户致富,促进一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全行业不断升级,相关企业加工水平越来越高,并形成了青岛万福、九联、佳元、润德等一批龙头企业。据统计,到2005年底,全市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40家;10亿以上的8家。
有关专家指出,青岛农产品加工“龙头群体”的出现,对于整合行业资源,因地制宜实施新技术、新工艺,推动科技创新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带动更多农户走向富裕,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纲举目张
由于农产品加工行业的特殊性,如果没有政策指引,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去年以来,市经贸委为提高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带动农户增收,经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三化一提高”的工作模式:通过扶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动产业化,完善标准化,带动合作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加强基地建设,推广九联模式,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改善工艺流程,加大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200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2170家,同比增加了98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444家,增加14家;其中1亿元以上的40家,增加5家;10亿以上的8家,增加2家。
记者从市经贸委了解到,今年一季度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势头强劲。1—3月份,10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9.4亿元,实交税金3045万元,出口创汇1.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4%、21%和28.3%,分别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37.7%、12.2%和27.4%。
品牌影响
农产品加工行业,何以做大做强?品牌影响力对于龙头企业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我市把品牌创建作为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从品牌产品、品牌产业、品牌企业三个层面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品牌创建工作。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培育重点品牌,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通过这些措施,使企业、品牌、产品实现了良性互动,影响力增强。
目前以“胡姬花”、“亮泉”和“长生”等著名品牌为代表的粮油产品,“九联”、“康大”和“迎春乐”等著名品牌为代表的畜禽产品,“佳元”、“浩源”和“亿路发”等著名品牌为代表的水产品,“万福”和“海升”等著名品牌为代表的果蔬产品,已步入高增长期,成为我市区域特色经济的新生力量,表明了我市农产品加工名牌带动战略正逐步向纵深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重点骨干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加大质量认证和品牌创建工作力度。目前,康大外贸集团新增加欧盟条码认证,春明公司、品品好公司、润德粮油和晓阳工贸正在进行HACCP、有机食品等有关质量认证。六和集团生产的“六和”牌饲料年初被评为全国驰名商标,亮泉集团正在市经贸委的规划指导下,申报今年的全国驰名商标。
基地带动
企业搞好基地建设,便于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联系,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我市通过推广“九联模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如山东大洋集团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现已发展生产基地8万多亩,带动农户3.2万户。
另外,龙头企业由于自身在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可以在基地内引导农户推广良种养殖、种植,增加农民收入。如万福集团对4万余亩蔬菜基地实行合同化管理,与周边400多个村庄的3.8万农户签订了包销合同。推广生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市经贸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基地建设,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700万吨,2005年实际收购加工量512万吨。其中,水产品28万吨,畜禽45万吨,粮油244万吨,果蔬168万吨。企业原料性基地68万亩,其中自建基地17.6万亩,国内收购量达到480万吨,向农民支付收购金额15.2亿元,带动农户35.4万户,农民获得毛收入户均4293元。
记者在万福、康大、佳元等企业了解到,今年,各重点企业在加快扩张规模的同时,十分重视原料性基地建设,呈现出带动作用强、致富效果好的新格局。一季度,全市新增企业自建基地5万亩,带动农户2万户。青岛福生食品有限公司建设3000亩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新增带动农户1000多户,同时,使胶州张应镇藏家庄附近的交通、水利条件有了根本的改善,近1500户农民直接受益。青岛正大有限公司200栋标准鸡舍项目全部建成后,带动600户农户增收,合同养殖户一个标准鸡舍每年可获利2万元。
本报记者 刘红星责任编辑:亦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