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报道张明跃出生在一个殡葬工家庭。爷爷和父亲都是普通的殡葬工,母亲在殡仪馆做丧葬用品生意。爱人在南京殡仪馆业务室,他也是一个殡葬管理者。昨天,记者走近张明跃,了解了这个殡葬世家鲜为人知的事迹。
我出生在殡仪馆
1960年1月19日,张明跃出生了,从出生开始,就注定这辈子和殡仪馆结下了不解的缘分,当时母亲在中山南路殡仪馆做丧葬用品生意,他就出生在殡仪馆内。 童年时期,他和附近的孩子一起,在殡仪馆里面玩耍,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身份有什么不同。可他的尴尬,从上初中开始了。“上初中后,每次上学,都会有同学喊,火葬场的来了,快跑!”张明跃说,刚开始,听别人这样喊,心里真不是滋味,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爷爷开创殡葬世家
张明跃的老家在徐州市。1946年,老家的生活特别困难,爷爷带着当时仅十六七岁的父亲来南京谋生。人生地不熟悉,一时间想找一份工作谈何容易,后来,在老乡的帮助下,他们到公墓做殡葬工。当时实行的是土葬,爷爷和父亲每天做的就是忙着帮丧户下葬。1962年,爷爷回到了老家,父亲却继续留在南京。
父亲干了50多年
刚开始,张明跃的父亲和爷爷是一名基层的殡葬工,抬棺材、做墓、干杂活,渐渐地,一个外乡人,在南京站稳了脚步。后来,父亲回家结婚后,将母亲也带到了南京,做殡葬用品生意多年后,国家要求移风易俗,推行火葬,父亲成为了一名火化工,退休后先是被留用,后来去看公墓,再后来又到一家医院看了两年太平间。“从父亲刚入这一行到后来回家,50多年了,父亲从来没有厌倦过这一行,他总是告诉我,每一行都要有人干,既然干了,就一定要用心去干。”张明跃说。
第三代子承父业
1977年,高中毕业的张明跃到农村插队,第二年,殡仪馆内招,他没有考虑便不顾一切加入进来。刚开始是做接运工,后来,他成了一名接遗体的司机兼任接运工。“从我做接运工开始,我就爱上了这份工作。”张明跃说,以前他对这一行的了解,是从父亲那里知道的,可自己干上之后,他才理解到其中的艰辛和酸甜苦辣。“在外面我很少说自己是殡仪馆的,来自世俗的歧视,让不少人看不上这一行。”张明跃说,每个工作都要人做,有生就有死,这个行业就必不可少。
女儿也想做这行
2001年,张明跃从殡仪馆调到了雨花功德园,现在是一名管理者。业余时间,他还在继续学习文化知识,他说,要用现代化的理念来管理好功德园,让这里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园林式陵园。“这几十年来,殡葬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的造坟到现在美观大方的墓碑,从古老到文明,一步步走来,我从小就看着一点点改变。”张明跃说,他以自己是殡葬业的一名员工而自豪。在采访结束时,他悄悄地告诉记者,或许是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女儿一直很支持他的工作。“女儿经常说,如果有机会,她也愿意到殡葬行业来,做第四代殡葬人。” 姜静 顾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