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家乐福身陷“假货”漩涡
沃尔玛的偶尔为之还可以用疏忽来解释,那么家乐福频繁在中国曝出假货丑闻,又该作何解释。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皓雯、实习记者殷亚楠报道
据路透社报道,近日,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路易威登(LVMH)旗下品牌芬迪(Fendi)将沃尔玛送上美国联邦法院,控告其在纽约、加州、伊利诺伊州和佛罗里达州的“山姆俱乐部”店里售卖“模仿Fendi货品和带有模仿Fendi商标的手袋、挂肩袋、钱包、皮夹子和钥匙包”,赚取数以百万计美元。
无独有偶,大洋的这边,家乐福被消费者发现出售仿冒世界杯用球。世界杯用球的独家供货商阿迪达斯表示正在调查此事。
沃尔玛疏忽?
据了解,芬迪的货品一般在其专门店或高级百货公司出售。而沃尔玛的山姆俱乐部是实施会员制的超市,顾客只要交纳25美元就可以拥有会员资格,以批发价格获得高质量商品。
芬迪称,在沃尔玛的店里找到12件冒牌货,售价较正牌货便宜68%,例如正货手袋的零售价为900美元,但山姆俱乐部出售的冒牌货售价为525美元;冒牌皮夹子只需199美元,但正货售价为385美元。
芬迪在其商标侵害诉讼中称,沃尔玛从未购买其商品,也从来没有询问芬迪带有其商标的货品是否属真品。
而《国际先驱导报》驻纽约记者卢怀谦6月12日就此事致电美国沃尔玛公司时,沃尔玛称并未出售假货,并拒绝接受进一步采访。
卢怀谦介绍,此次很可能是沃尔玛的疏忽造成的,因为即使售卖冒牌货,沃尔玛也是微利。山姆俱乐部的商品销售利润仅为5%~7%,比起高昂的罚款来是得不偿失。此前,沃尔玛在美国只有一次出售冒牌货的记录,即1999年被发现蓄意翻版Tommy
Hilfiger的货品,最终双方庭外和解,沃尔玛为此支付了640万美元。
卢怀谦分析,很可能这次诉讼也会以和解收场。
家乐福大意
相较于沃尔玛的偶尔“疏忽”,同为零售业翘楚的家乐福就显得过于大意了。
《国际先驱导报》6月12日、13日连续致电最早被发现出售仿冒世界杯用球的北京家乐福方庄店,其工作人员提供的经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接通后,对方称是私人住宅电话。而家乐福方庄店的总机随后也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据上海媒体报道,家乐福已经开始召回售出的仿冒世界杯用球了。对于此事,家乐福给出的解释是“对供货商提供的样品,家乐福曾予以拒绝,但供货商在供货时混入了上述产品”。
实际上,家乐福在中国不止一次因为“供应商的过错”而出售假货:2004年8月,家乐福北京双井店被发现有假冒“鳄鱼”“花花公子”“路易威登”等品牌的钱包在特价出售,当时,家乐福工作人员表示,是由于“供货商浑水摸鱼在普通钱包里掺杂了假名牌钱包”,并表示立即撤柜,同时对供货商进行处罚。
2005年9月,茅台酒厂打假队员举报,杭州家乐福销售的部分茅台属假冒产品。随后,上海工商局也在当地几家分店查扣了近500瓶涉嫌假冒的茅台。此后,家乐福宣布,供货商“已发表声明,承担所有责任以及因此对家乐福造成的一切名誉及经济损失”。
2006年4月,家乐福在上海被法院判决赔偿路易威登集团30万,因为其出售假冒LV女士提包。家乐福对此事的解释依然是责任在供应商,称这次涉案的假LV包主要是供应商为了充抵数目,从地摊上私自购进的。
成本与风险
“国际零售巨头售假不是渠道问题,而是企业管理体制问题,是企业内两大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曾任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开发部部长,一直研究零售和连锁业的倪海清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倪海清介绍,两大机制一是企业的成本控制机制,另一是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
倪海清认为,国际零售巨头无限止地追求低成本,迫使供应商在降低成本上铤而走险,购进假冒产品。而另一方面,由于国际零售巨头的风险控制机制,出售假冒产品的风险全部由生产和供应企业负担。这样,国际零售巨头就心存侥幸,如售假不被发现,就可大获其利,如果被发现,则可向生产商身上一推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