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李晟)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教材,一个月前首次摆上了重庆市监狱的课堂,帮助那些因暴力、偷盗、诈骗等入狱的服刑人员净化心灵、改造灵魂,回归“人之初,性本善”的境界。
10年前因不满父亲严厉教育而投毒弑父的服刑人员张林(化名),也从中读懂了“子不教,父之过”的真正含义。他昨天在市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咨询室里,低沉地悲吟着亲自写给亡父的悼念之歌:“是您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泪血染尽白发。是你在承受着酸甜苦辣,默默支撑这个家……”
据狱警介绍,张林自8年多前到市监狱服刑以来,从不与任何人提起过去的事,一直对父亲生前的行为憎恨、不理解,“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对儿子那样严厉的父亲?”
一个月前,监狱民警把一本三字经读本,交到他手中,张林当晚整晚失眠。以前,父亲曾说过“子不教,父之过”,但他那时不理解。从读到三字经那晚起,他第一次站在父亲的立场上,读懂了这句话。
主讲老狱警谢显荣介绍,这是重庆市监狱成立54年来,首次为服刑人员开设以传统蒙学教材为主的国学经典课。他们把三字经等国学经典教材,转化成小故事,结合服刑人员曾犯的过错“对症下药”地讲解引导。
谢显荣介绍,引入国学课程之初,还担心唤不起服刑人员的兴趣。但开课后,到各监区阅览室借阅国学书籍的服刑人员增加了三分之一,国学经典触及了服刑人员内心深处。
“玉不琢,不成器。”昨天,张林合上三字经读本对记者说,他最熟悉这一句,“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宝玉,希望通过雕琢,让玉石发出耀眼的光芒。父亲把最深的爱融入对我的严厉教育中,为什么我现在才明白?”
张林希望父亲能在天堂听到他的忏悔。父亲死后,母亲搬到西昌外婆家去了。张林正在自考美术教育专业专科课程,盼刑满出狱后开一家设计工作室,“挣钱对妈妈尽份孝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