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评论员
美,让人赏心悦目;欣赏美,是一种享受。
然而,老是看同样的东西,即使是美的事物,久了,也会疲倦。有人称此现象为“审美疲劳”。
时下,三峡旅游正遭遇上了这样的“审美疲劳”。
与当年“告别三峡游”的红火相比,曾经盛极一时的三峡旅游显露出“疲态”:1997年,我市三峡库区接待旅客达到创纪录的126万人次,然而,到2004年,三峡游跌入14年来的最低谷。
三峡旅游缘何难现当年风光?权威人士认为,“老景点缺乏新意、新景点缺乏包装、旅游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开发宣传定位不准等因素的综合负效应,导致了近年来我市三峡旅游市场的‘温而不火’”。
老是那几个景点,老是那些传统旅游方式,老是那些不变的营销手段,自然是会让人疲劳的!在市场经济时代,最讲究的是创新,只有新意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尤其是旅游这个充分市场化的产业,就是要永远让客人有新鲜感,那怕是如三峡旅游之类早就名声在外的知名产品。
如何才能开辟三峡旅游的新天地?
不断发现美。美,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一种主观感受。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此理!固然,夔门雄、巫峡秀、西陵幽,还具有迷人的魅力;白帝托孤、昭君离乡、神女凝思等古老传说,能引发游人的思古之情,但若仅停留于此,我们就只是在吃老祖宗留下的积蓄。振兴三峡旅游,就应该不断探寻新景点,延长产业链,在深度发掘上做文章。(下转第四版)如巫溪县的红池坝誉为“南方大草场”,拥有草场近30万亩,出产西洋参等珍贵药材,还有盛夏结冰、凉风习习的岩洞;奉节的天坑,是世界最大的天坑,硕大无比的岩溶漏斗,四面绝壁、斧劈刀削,让你体验大自然的神奇、伟力……这些景点,蕴藏着巨大的旅游潜力。宣传好、打造好这些三峡深度旅游产品,就会使三峡旅游得到有效延伸,使之为库区发展作更大贡献。
就是老景点,也要与时俱进地重新打造、包装。要按市场规律重新审视三峡旅游的价值,将过去被忽略的、受条件限制未来得及充分展示的景点价值,运用新的表现手法、新的载体,最大程度地发掘出来,向世人推出。桂林请知名导演张艺谋打造的“印象刘三姐”就让中外客人对桂林山水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无疑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其实这又何尝又不是“旧瓶”装“新酒”、旧貌换新颜呢?更新美,不仅是外在包装,更须注重内在灵魂的塑造,用巴渝文化为其注入思想,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特色。在此基础上,通过举办各种“节”、“会”,吸引八方游客,推销旅游产品,提升景点知名度,凝聚人气、商气。
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人的审美需求也从没有真正“疲劳”过,他们只是在不断地觅美、审美。正是这种求新求奇的需求,才使得旅游业成为当今世界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这也是我们做大做强三峡旅游的希望所在!
来源: 华龙网 2006-06-16 0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