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还在上班的外地市民相比,上海人在本月14日至18日意外地获得了一个“小黄金周”,于是不少市民选择出游,根据上海市旅委的统计,出游的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与此同时,上海市民也收获了实惠,无论是出境游还是国内长线游,出游的价格几乎和淡季相差无几。
选择出游的市民在和早报记者的连线中纷纷表示,他们感觉到了“错时旅游”的甜头,景点没有拥挤的人群,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所带来的快乐;而且也不必付出更多的钱,去订涨价的客房;高速公路上没有堵车。
一位上海游客说得好:“这个时间出来玩,旅游的性价比比较高。”
我们通过两个版来报道“小黄金周”。我们报道了上海市民在“小黄金周”期间出游的情况,有背包客、有自驾游爱好者、还有去度蜜月的,不过,我们还是无意中忽略了那些“蜗居”的上海人,他们或许更愿意选择留在上海享受“世界杯”的快乐。
不过,在我们看来,“错时旅游”应该是旅游市场日渐成熟的一种表现,因为“错时旅游”缺乏集中性和相关调控,一旦实施,将对有关管理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博士胡平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旅游作为一个产业,跟交通和商业密不可分,“如果过于随意安排旅游时间,对旅游部门进行行业管理、监督以及预测都会增加不少困难,尤其是旅游部门在制订处理紧急事务的预案时,难度更大。”胡平说,“尤其是按照自然规律要进行休养生息、定期维护的景点,可能会因此遭到无规律旅游活动的破坏。”
看来,尽管“错时旅游“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旅游方式,但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希望,随着社会和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黄金周”的概念能越来越淡化,市民当然可以弹性地选择出游的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