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记者 周扬天宇金陵晚报报道偌大的施工工地上,现代化的施工车辆正在繁忙地工作着。在工地的一头,一根细细的红线划出了一块长40米、宽5米的区域,七八个头戴蓝色安全帽的工人正拿着原始的锹、镐甚至是花匠使用的小铲经营着这个工地内与众不同的区域。 这是昨天下午记者在通济门考古现场看到的景象,经过几天的发掘工作,考古人员已经发现了大型条石、破碎的城砖等建筑构件。这些长2米、宽1米左右、厚度约70厘米的条石佐证了通济门是南京明城墙中最大的城门。
发掘现场什么都有
坚固的水泥管道、破烂的金属机械构件、红砖砌成的矮墙、黄黑相间的土壤……记者第一眼见到的竟然都是这些纯现代的“出土文物”。扰动层,这是现场考古专家告诉记者的一个专用名词。所谓的扰动层就是指:考古发掘的土层中出现的后代活动的痕迹,通常后代人的活动会将原来自然沉淀下的土层破坏。而目前发掘刚刚进行到地下1米左右,显然会遇到很多后代人活动留下的痕迹。不过,随着发掘的不断深入,过了扰动层以后,类似的现象就会消除了。
巨型条石见证曾经雄伟
当然,发掘现场除了扰动层中的其他物品外,也出土了部分大型建筑构件。记者在现场看到,长方形的探坑中,两组平行的巨石构件已经从泥土中露出大半。东边一组由两块南北向排列的巨型条石构成,这两块条石长约2米、宽1米、厚度大约70厘米。考古人员根据以往所见城门样式以及通济门留下的旧影判断,这两块巨石应该就是通济门瓮城的墙基。由此可见当时通济门的雄伟壮观。考古专家也告诉记者,以往提到南京明城墙,市民总认为中华门是最大的城门。其实不然,中华门只是因为保存最为完整,所以市民才误认为中华门最大。通济门拥有3道瓮城、4道城门,瓮城呈环形,其面积甚至超过中华门的1.5万m2,为南京明城墙城门中占地面积最大的,而这次出土的大型条石也证明了这一点。而目前西边一侧仅出土了一块同等规格的条石,不过这块条石上有一个直径约15厘米的圆形孔洞。目前有学者认为这是城门门柱,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旗杆石,但是具体结果要等发掘结束才能清楚。
出土文物将何去何从
3块条石和一些破损的城砖,目前出土的建筑构件听起来让人觉得并不“值钱”,但是文物工作绝不是以是否值钱来衡量的。“这曾经是南京最大的城门!”现场考古专家感叹道,但是在进行完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后,这里也将成为建设工地。这批构件将何去何从?考古人员表示,暂时也不知道,但是他们将尽最大能力、尽可能多地把发掘出的文物、测算出来的数据保留下来,供后人研究。
附件1:通济门毁于上世纪年代
南京明城墙研究专家杨国庆在通济门开始抢救性发掘之前,作为研究专家曾应邀到现场,并对挖掘方位做过指导。杨国庆告诉记者,有关部门非常重视这次考古发掘,因为历史上的通济门是南京13座城门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当时的通济门坐北朝南,有三重内瓮城。它扼守在内秦淮和外秦淮的分界点上,东北方向是皇宫区,西南方向则是商业区,因此堪称南京的咽喉要道。而通济门由于地处要冲也经历了很多血雨腥风,但是真正将它击垮的却是上世纪50年代的那场拆墙运动。从那以后,雄伟壮观的通济门不复存在了,仅留下了目前正在发掘中的地下部分。
附件2:南京13座城门的特点
朝阳门(今中山门):离明代皇宫最近的城门。现在连接沪宁高速,是南京的东大门。正阳门(今光华门):明代“国门”。皇帝有大事从此出入。通济门:占地面积最大。聚宝门(今中华门):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门。三山门(今水西门):朱元璋曾经登临此门。石城门:虽然规模不大,但仍有瓮城。清凉门:距离石头城最近。定淮门:距离龙江宝船厂最近的城门。仪凤门:拆除后又重建。钟阜门:明代关的时间最长,因为该门交通并不便利。金川门:永乐皇帝攻入南京由此门进入。神策门(今和平门):明城墙13个城门中唯一存有清代城楼的城门。太平门:“太平门不太平”,明代的司法机构位于此门外,且发生过多次激烈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