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镇江6月9日电 镇江市辖市区的区划调整后,20个新建镇人大选举工作从4月10日开始,截至6月2日圆满完成任务。通过选举,选出了政治素质比较高、参政能力比较强、代表面比较广泛的新建镇人大代表;选出了政治比较坚定、结构比较合理的基层国家机关领导成员,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广大选民参选热情高、民主意识强。全市20个新建镇,共有选民957448人,有943389人参加了投票选举,参选率为98.53%。共划分选区754个,一次选举成功率为99.07%,其中句容、丹徒、润州一次选举成功率达100%。在选出的代表中,选民10人以上联名推荐的候选人当选的1455名,占实选代表的89.37%。
选出的新建镇人大代表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一是代表的构成比例合理,符合法定要求。在选出的代表中,中共党员代表占代表总数的67%;妇女代表占代表总数的25.18%;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0.184%。二是代表的年龄结构合理,文化程度较高。35岁以下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3.6%;36岁至55岁的代表占代表总数的73.77%。代表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代表总数的33.66%:中专及高中文化程度的占代表总数的41.71%。三是一大批在我市“两率先”和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有突出贡献,并能代表人民群众利益,有一定议政能力的选民当选代表。
选出的新建镇人大、政府领导班子得到加强。一是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平均年龄为46岁,正、副镇长中40岁以下的占46.07%。二是领导班子文化程度较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4.84%,丹阳、句容大专以上文化水平达到100%。三是人大工作班子力量得到了充实。句容、扬中、润州和丹徒50%的新建镇人大主席全部配备了一正两副,京口配备了一正一副,外加一位人大专职秘书。
为了搞好这次新建镇人大选举工作,各地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办、各方配合”,把坚持搞好宣传发动,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贯穿于选举工作的全过程。各辖市、区人大超前谋划,深入调研,制订方案,精心组织,及时检查指导,确保了这项工作顺利进行。
切实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各级党委都把做好这次新建镇人大选举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首要任务,作为切实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的大事来抓。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选举工作提出总体要求,认真听取人大汇报,及时研究新建镇人大选举工作的意见和方案。在工作中,各辖市、区党委做到负责人亲自过问,分管领导专门抓;另一方面,各级人大把这次新建镇选举当成首要的政治任务。20个新建镇全部依法建立了选举委员会,确保了新建镇工作部署、班子配备、代表选举、人代会议召开的有序、稳步进行
精心组织实施,加强工作指导和协调。一是深入进行调研,超前工作谋划。市人大常委会多次深入到各辖市、区和新建镇进行前期调研,要求各地对选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早作研究、早作决策。二是召开各个层面会议,明确选举工作各项要求。市、县两级及时成立了选举工作办公室: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三是及时培训骨干,健全选举网络。通过集中、分片、分层、分专题培训,提高选举工作人员法律水平和业务能力,保证了工作质量。四是抓住关键环节,及时检查指导,各新建镇在“选举日”时,各辖市、区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分别到各选区的选举大会现场,实地检查代表的投票选举情况,保证了选举的顺利开展。
发扬民主,依法办事,稳步推进。各辖市、区始终坚持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在选区划分和选民登记阶段,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并根据实际合理划分选区,确定和分配代表名额。同时,针对农村人口居住的特点,认真做好选民登记接待工作,特别注意加强了对流动人口、外来人口、区域结合部和新建单位的选民登记,切实保障了广大选民的参选权利。在投票选举代表时,坚持差额选举,严格选举程序,并对投票和选举结果及时张榜公布,切实做到依法选举产生代表。在召集新建镇人代会阶段,加强领导和指导,严格执行各项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确保人代会依法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