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如果不是画画,62岁的金兆韬也许还像许多工友一样,每月拿着一两百元的低保工资。而现在,每平方尺数千元的作品价格让他足以与很多科班出身的专业画家抗衡。昨天,这位鞍山工人出身的辽宁画家在南京美术馆个展的布展现场,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感人故事——短短十多年,是艺术改变了他的人生。
20岁那年,只有小学文化的金兆韬进了鞍山一家工厂做车工,逐渐成为骨干技工。在厂里的工人看来,这小伙子既不抽烟喝酒也不乱玩,一下班就朝家里跑。“大伙哪里知道,我那是急着回家画画呢。”金兆韬说不清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迷上画画的,几十年来画画几乎占据了他全部的业余时间。急着回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陪瘫痪在床20多年的老母亲,“母亲躺在炕头,我就在炕尾画画。”说着老金眼圈一红,连忙抓起毛巾装作擦汗。
1990年,老母去世后,46岁的老金毅然选择离岗学画。他揣着2000元远赴湖北美院,拜在国画名家邵声朗教授门下学画两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学成归来后,因为找不到其他出路,老金依旧回到厂里当起工人,但他的命运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1993年,一个朋友找到老金,叫他参加北京的一个大型山水画展,老金让他从炕头一叠画中随便挑一张。几个月后,一封获奖信从中国美协寄到辽宁省美协:在这次画展上,辽宁省唯有一张叫做《暮》的作品获得了优秀奖,作者金兆韬。辽宁省美协找遍会员名单也没有发现这个画家,将信转发到了鞍山市美协,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当时我还是没人知道的‘单干户’呐。”老金说。画得了奖,老金小有名气,这时他又遇上了另一个“贵人”——著名文艺批评家陈孝信。当时江苏省国画院面向全国招聘特聘画家,金兆韬也将作品送过来试试,顺便打了陈先生的电话。“找我自我引荐的专业画家成百上千,但业余画家却很少。”陈孝信说,看过金兆韬的画后他大吃一惊,专门赶到鞍山找金兆韬。在陈先生的帮助下,上海朵云轩等全国著名艺术机构开始接纳和推荐这位工人画家。现在,他正在带着自己的作品在全国巡展,南京是第四站。
2000年,就在老金退休前一年,原来的厂因为效益不好而破产了,此时辽河油田新成立的辽河画院引进老金去工作,不但分给他一套房子,而且每月工资有1600元。“如果不是坚持画画,这样的事情想都不敢想呀。”金兆韬满意地说。
南京日报记者 李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