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玮
文/李玮
诺依维尔在伤停补时的进球,让克林斯曼如此狂喜,因为德国足球那种拼到最后关头、绝不放弃的意志品质又回来了(真是敬业啊)。波兰队则展现了令人感到奇怪的敬业品质,这让我想起了“假瓦尔特”这个词。
对于四十岁左右的人来说,“假瓦尔特”是一种情结;它意味着当年前南斯拉夫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留给我们的美好记忆,同时也意味着以理智著称的德国人所擅长的冷静而且按部就班的算计能力。当然,这个词也是“假冒伪劣”留给我们的最初印象。
昨天我犯了一个猜测方面的错误,误以为乌克兰与西班牙的较量会擦出一定的“火苗子”———汗,当看到奥列格·布洛欣坐在场边无奈地微笑摇头之时,我意识到自己的幻想有多么愚蠢———愚蠢到竟然忽视了经济基础决定其他事物的伟大原理。
这场西班牙4:0大胜的比赛,终于诞生了本届杯塞的第一粒点球,而它的诞生却是如此的滑稽:托雷斯突入禁区时,乌克兰队后卫瓦斯丘克一定要上前阻挡发生磕碰的,而他伸脚的力度与幅度,竟是怕伤到托雷斯(赛前FIFA的严格规定肯定起了作用),磕碰得那样“温柔”,职业球员那种中后卫起码的素质,不知跑哪儿去了?怪诞的是,瑞士主裁判不仅判罚点球,还做作地出示红牌把瓦斯丘克罚出———大概是看他忒不敬业啦。
整场比赛双方“文明”的表演、乌克兰队多数球员的低迷(他们可是挤掉土耳其、丹麦而直接出线的呀),尤其是其4号后腰季莫舒克“胳膊肘向外拐”的表现,令人觉得这很像是一场“伪球”,就是说尽管没有假踢的证据,但双方已表现出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如此踢法不仅对于双方“有利”(乌克兰球员可以留着体力对付后面的对手),而且令德国组委会方面满意:顺利过关、气势旺盛的西班牙队若在16强较量时干掉G组第二名,随后就可以对巴西队构成挑战———起到某种“假瓦尔特”的作用。试想一下,若西班牙挑战巴西的比赛上演,得给德国带来多少好处呀。
波兰队在东道主面前如此敬业,坚守90分钟才失分,令人怀疑他们的主教练为何开局排出极为奇怪的阵型?
考虑到世界杯已被各种外界力量所干扰,考虑到某些不富裕地区的人们会看重自己的秘密银行收入而非职业信誉,我有理由怀疑某些现象背后的东西。譬如那位俄罗斯裁判伊万诺夫(其职业是体育教师),看着瑞士队的禁区手球愣是不吹罚。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法国队被“做掉”,谁是背后的获益者?齐达内与图拉姆、加拉等几位老哥们之间的争吵,令人感到诧异———那分明是在告诉我们,有人确实不想赢球……
<责任编辑>闫新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