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淡蓝色的水面像一层薄纱掩藏着自己的神秘。
虽然传说种种,但在14年前,谁也不会相信抚仙湖水底真有一座“水下古城”。这座比著名的“庞贝”古城还大近一倍的“水下古城”已安静地在水底沉睡了上千年,待到它的面纱被无意揭开时,才发现还有无数的谜团等待着人们去解开:这座古城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样的人曾在那里居住?什么原因使它在约1800年前沉入湖底?它与古滇文明又有何关系?
于希贤———北大教授、环境考古专家,至今唯一下潜至抚仙湖“水下古城”的学者
“5年后,我期待她有一个归属”
2001年3月,于希贤曾乘“蓝鲸号”潜艇潜入抚仙湖底,采用摄像、检测、取样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手段,对水中古滇遗址进行观察与勘测,此后,又就抚仙湖“水下古城”多次与国内权威考古专家切磋探讨。 但有一个谜团,在于希贤教授心中至今未解:抚仙湖“水下古城”的居民到底是谁?
庞大城市
这处陷落在抚仙湖底的巨大石群出自人工,是当时一个庞大的居民生活区。
5年前的抚仙湖水下一幕,于希贤至今历历在目。
“水上还是阳光灿烂,下水8米深,就已经伸手不见五指了。在潜艇昏暗灯光的照明下,我的眼前一下出现了很多很多的石板,大大小小,长着水藻。如此大量的有明显人为加工痕迹的石板着实让我吃了一惊,石板有三角形的、菱形的,四周能看出被打磨过,做建筑材料用。有些地方的石板非常整齐地排列着,可以看出街道的样子。在一边,我们还看到了城墙。”于希贤回忆道,“这个区域面积在2.2到2.7平方公里间,可以暂定为‘城’,同时从遗迹的布置来看,还有不同的功能分区。”
于希贤介绍,从建筑特点和加工程度看,各类建筑均为石质,带有明显的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在古城中,我们没有发现任何砖瓦的痕迹,都是石板。而汉族通常有用砖瓦做建筑材料的特点。从这一点来看,这应该是属于少数民族的城市。”
东汉时期
考古队员曾从水下取出砌在墙里的贝壳,根据碳14测定,这枚贝壳至少是1750年以前的东西。据此推定,抚仙湖水下古建筑应该不晚于东汉中晚期。
根据云南有关方面对抚仙湖底所做的声纳探测显示,这座水下古城大约由8个石质建筑群组成,分布在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2公里的水域中,每个建筑群面积大小不等,区域面积约2.4平方公里。核心区域的5个建筑群基本连片,各个部分建筑体量各异,分布在9.8米至90米深的湖水中。
通过机械手臂,于希贤一行还打捞起了一块石块。“石块上面有黏着剂的痕迹,在黏着剂的一面长了很多贝壳。这也可以证明遗迹出自人工。除此之外,潜水员还从湖底一块分开的石板下找到了一个夹沙红陶釜。”
于希贤告诉记者,自己曾专门就这一夹沙红陶釜与多位权威考古专家进行探讨。“我请教了当时还健在的北大教授俞伟超先生,他是国内秦汉考古方面最有声望的一名学者。当时他看了这个夹沙红陶釜后,就断定是东汉时期的。”
为何陷落
在地质方面深有研究的于希贤认为,这座古城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变中沉没湖底的。
“地震断陷的痕迹很明显。因为该建筑群依山傍水,旁边山体有明显的大面积断裂陷落痕迹,像古城靠岸的地方就发现了70度的陡坡。同时这里位于小江断裂带西支的深断裂带上,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受过破坏性地震等灾害袭击。”
据于希贤介绍,东、西汉时期是一个多灾时期,火山、地震频发,江河改道,瘟疫肆虐,“像‘庞贝古城’就是在那段时期陷落的,北京的永定河之前在蓟城的北面,经过这段时期后,就变向了。还有黄河泛滥60年,也回不了故道,长江也在此期间改道。根据文字记载,在这个动乱多灾时期,人口下降也特别厉害,50年间当时的人口从5900万降到了2100万。”
主要疑惑
抚仙湖“水下古城”的居民到底是谁?这会是古滇文明的中心城市吗?
“我们已经找到了很多体现古滇文明的墓葬遗址,同时,还出土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但是云南的考古学家工作了那么多年,却一直没有发现与古滇文明相关的遗址古迹。我不知道当时人们到底住在哪里?陆地上是否还留有古滇文化的遗址?抚仙湖下的古城当时是谁在居住?它是否就是古滇时期的一个城?”
于希贤教授很感慨,“5年了,这一直是我心中解不开的谜。我很期待这次探秘能给出这方面的线索,‘水下古城’到底属于谁?”
第二次探秘今日开始
今天,抚仙湖“水下古城”第二次探秘活动将正式拉开帷幕,此次探秘活动计划持续一周,记者了解到,在探秘活动期间,将每天公布水下探秘的最新发现。
2001年,央视曾直播过第一次抚仙湖“水下古城”探秘活动,但当时整个探秘活动仅持续了2个多小时,参与专家又各抒己见,水下遗迹的身份依然扑朔迷离。记者昨日从水下探险指挥部获悉,此次探秘活动与第一次探秘活动不同,突出亮点在于:活动持续时间长(共7天);将公布近几年对水下古建筑新发现,如斗兽式建筑、水下金字塔等遗迹;招募全国潜水爱好者参与此次活动,亲临水下古城。据介绍,此次活动将采用空中飞艇、水下拍摄、声纳探测扫描等特殊拍摄手段,挖掘并展示抚仙湖周边的各种谜团。
7天时间展示5年成果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中部玉溪市郊,距昆明约60公里。湖面总面积21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95米,最深处达158.9米,是我国第二深湖。该湖清澈纯净,透明度平均为8米,最大可达12.5米,也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在抚仙湖一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其中一个就是“水下古城”。
1992年,从小生活在云南澄江抚仙湖边的职业潜水员耿卫,在水下发现了石建筑群落。“7天的时间不能做什么。但是如果之前已经准备了5年,那么用这7天来展示5年的成果应该够了。”抚仙湖“水下古城”发现者耿卫告诉记者,自2001年第一次探秘活动以来,自己和弟兄们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在“水下古城”上,“这5年是最辛苦的,但也是收获最大的,我想乘这个机会向大家展示‘水下古城’。”
水下探秘央视将全程播出
记者同时了解到,中央电视台将全程录制这次探秘活动,探秘全过程和成果将在《走进科学》栏目播出。昨天上午,记者跟随中央电视台工作人员上了专业潜水作业船,工作人员正在为16日开始的拍摄做最后的调试准备工作。据介绍,此次中央电视台将有两套设备下水拍摄,并通过电缆将水下拍摄的画面传送到作业船的屏幕上。据悉,摄制所用的两架水下摄像机为目前国内仅有的,同时为了探测人力无法涉及的地方,还将启用一台水下机器人下潜。“2001年时,也启用了一个机器人,但当时那个没有办法悬停,这次用的机器人克服了这个缺点,能够静止下来进行拍摄。”耿卫介绍说。(新闻晨报特派记者徐惠芬)
相关评论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留言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