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16日讯记者武卫政报道:对于古生物学家来说,动物化石越小,研究起来难度越大,但科学价值可能越高。曾被称为20世纪生物演化理论最重大成就之一的贵州瓮安动物化石群,就有不少体积微小的动物胚胎化石,其中保存了大量早期生命的信息。 如今,在同步辐射专家的帮助下,古生物学家在这些动物胚胎化石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均远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同步辐射专家,联合我国台湾和美国、欧洲的科学家,利用同步辐射相衬成像方法,研究瓮安前寒武纪具极叶结构的磷酸盐岩化胚胎化石,获得了古化石样品细小内部空间(0.5—0.7毫米)的高分辨结构。
这一发现不仅证明生命演化史上较为复杂的两侧对称动物在距今5.8亿年前的瓮安动物群时代就已存在,而且表明它们在那个时候就开始分化。这一成果的相关论文《中国西南部前寒武纪具极叶磷酸盐岩化胚胎化石研究》于6月16日在《科学》杂志发表。
作为瓮安动物化石群的发现者之一,陈均远研究员近年来致力于瓮安动物胚胎化石的研究。7年前,陈均远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同步辐射专家冼鼎昌院士开始了我国古生物学和同步辐射应用两个领域的密切合作。
据陈均远研究员介绍,采用同步辐射相衬成像方法,可以不损伤化石结构,同时具有优良的成像分辨能力,能够提高图像的反差和清晰度,作成高精度的三维成像。
“把同步辐射用于动物胚胎化石研究,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冼鼎昌院士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