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印度一直是一个在经济上被忽视的大国;如今,发达国家的商业计划中都有着印度的身影。跨国企业争相到印度寻找机会,即便是季风到来前的酷暑季节,孟买、班加罗尔和金奈(原名马德拉斯)街头仍能见到步履匆匆的外国生意人。 在经过一系列改革后,东方古国印度的经济终于起飞了。
英国《经济学家》日前撰文称,对于印度,现在的问题是经济究竟能走多远,能飞多高?印度拥有11亿人口的潜在市场,国民英语水平较高,未来5年新加入劳动大军的年轻人将达7100万。如果“人口红利”能如期“兑现”,印度经济增长将更为迅猛。刚刚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过去3年印度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8.1%。即使最保守的印度经济学家也预计,印度经济的长期年增长率至少将达6%。
文章说,在印度的世界级公司数量远远超过中国。印度公司掌握着全球2/3的IT外包服务业务,其中将近一半集中在商业流程外包(BPO)领域。如今,印度制造企业得益于高科技成果的高效应用,也在想方设法从外包市场中分一杯羹。
此外,印度企业现金充足,股市前景诱人。雄厚的资本使印度企业加快了海外扩张步伐。比利时变速箱制造厂和多家德国非处方药生产厂商都已成为印度企业的囊中之物;米塔尔钢铁公司正紧锣密鼓地对阿赛洛钢铁集团发起并购;印度综合企业UB集团日前宣布有意竞购法国香槟酒企业泰廷爵(Taittinger)。
但《经济学家》的文章指出,在经济蒸蒸日上的景象背后,诸多问题仍旧困扰着印度,可以说印度还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2005财年,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28美元,还不到中国的一半。此外,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数1/6的印度,商品及劳务输出仅占全球总量的1.3%,国外直接投资仅占全球总量的0.8%,而中国这两项指标分别为6.6%和8.2%。
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依然严重。比如,卡车从加尔各答“爬”到孟买需要8天,其中32小时是在等待通过沿途检查站和收费站,民航和电力系统同样存在效率低下问题;在乡村,大多数儿童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因此长大后很难找到工作;高等学府培养人才的步伐将很快跟不上需求,英语熟练的工程师、化学师等专业人才已开始出现短缺。
另外,外国投资在印度许多行业中受阻;国内就业问题迟迟得不到改善;不合理的价格补贴增加了财政赤字;金融系统不但本身效率低下,还向国内生产力低下的企业拨放贷款。
文章称,更糟糕的是印度政界普遍对当前经济形势感到满足。这种满足感使他们乐观地认为:无论改革是否继续,印度经济发展都会加快;“人口红利”将使个人储蓄水平在今后5至7年内由现在的占GDP约29%上升至34%;外国投资也会接踵而至,印度经济仍能持续以8%以上的速度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