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左二)、省长黄小晶(左三)饶有兴趣地向专家了解参会项目。
付记摄制图:李恢琳
内外宾客总数超过1700人
共征集项目成果1万多项,经筛选适合福建省产业发展的项目6500多项
台湾筛选推介72个项目参展
200多项军民两用技术首次亮相“6·18”
“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65%以上为贴近生活的项目
前三届“6·18”已推出国内外各种项目成果2万多个,企业技术难题2200多个,成功对接7000多个,总投资超过1100亿元
初夏的榕城,浓荫满地,芳草遍野。自2003年始,每年6月18日举行的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今天又在福州隆重开幕。
回首前三届的“6·18”,交易会累计推出国内外各种项目成果2万多个、企业技术难题2200多个,成功对接7796个,总投资高达1171.61亿元。为了促进这些对接的项目尽快落地,福建省从2003年11月到现在,已先后安排了8批资金扶持项目,共安排项目679项,累计安排资金2.11亿元,其中投资补助1.527亿元回收性投资583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100多亿元,促成了一大批项目建成、转化了一大批成果。
会期虽只有短暂的3天,但交易会上的对接成果,却为福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建设、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福建全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正如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所言:“6·18”是一种创新、是一种提升、是一种集聚,还是一个不落幕的平台。
寻宝“6·18”
在环保界有这么一句话:“世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粉煤灰和煤渣,在一般人的眼里只是废物垃圾。但在厦门市榕兴纸业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俊波眼里,它们却是有着无限身价的宝贝!
2004年6月,成立才刚刚“满月”的榕兴纸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许俊波,抱着“寻宝”的心理,也跟着别人一起来参加第二届“6·18”。没想到,这一寻,竟真的让许俊波他们发现了一个大“宝贝”——粉煤灰造纸浆项目。就是以粉煤灰为原料,通过高新技术处理,提炼出可以造纸的矿物纤维纸浆,生产出超细纤维配抄出来的特种纸。这种纸浆与木浆混合后造纸,不仅能提高纸张的质量、光滑度、平整度和白度,而且作为包装纸挺度比原来纸浆木浆制造出来的还要好。
榕兴公司当场便与专利的拥有者上海融申纸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书。2005年7月,榕兴公司第一条粉煤灰造纸浆生产线开始试生产,产能5万吨。在榕兴纸业的会议室里,许俊波拿起一瓶看似很像橙汁的软化剂说:“这就是项目的核心技术。”粉煤灰在高温熔炉中变成液态后,喷出来便成了硬硬的丝,在软化剂魔术般的作用下,丝又成了纸浆。
据了解,在国际市场上,纸浆同石油一样,价格一路上涨,每吨价格已升到5000多元,而粉煤灰造纸浆一吨仅卖3000—3500元。2005年我国的纸浆需求量为5000万吨。如此价廉物美的产品问世,自然受到市场追捧,许俊波他们的产品一面世,福建省内、浙江、山东等地的造纸厂纷纷前来订货。
榕兴从交易会上带回的这个项目立即被福建省及厦门市列为2006年重点前期项目和厦门市重大科技项目,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给予共计120万元的资金扶持。其他各有关审批单位,也是一路绿灯,大力扶持。2005年的7月这一项目便正式投产。从此,榕兴公司每年便可“吃掉”厦门市的7.5万吨煤渣。许俊波更是雄心勃勃,按照他的计划,榕兴今年内还将开工扩建20条生产线,达到每年60万吨纸浆的产能;二期建成后,形成100条生产线,300万吨纸浆的产能,年产值将达到100亿元。
无界“6·18”
2005年第三届“6·18”首次设立了台湾馆,闽台携手,成为当年的一大亮点。
交易会首日,福州明牌氧气机有限公司与台湾良盟集团便签约共同开发生产“溶氧电解法制氧机”,双方还达成继续合作的意向,将引进台湾新型饮水机、傻瓜上网机等系列产品。整个交易会期间,福建省企业共对接台湾科技成果62项,总投资24.37亿元,其中还展出了30余种台湾农民“创业园”的产品。与此同时,冠杰、东南汽车、华擎电动、华映等一批闽台高科技合作企业的科技成果也首次亮相,让人们看到了闽台科技合作的美好前景。
事实上,自从“6·18”举办以来,不仅国内的科研机构、企业来此参加,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境外科研机构、高校院所。2004年,台风给福州造成城市内涝,这条在网上登出的新闻引起了荷兰企业家巴斯的注意。作为荷兰切曼斯公司的总经理,看到这条新闻后,他立即想起了自己公司所拥有的专利技术WFS(下水道滤水闸),这项技术成果已在荷兰、比利时、德国等国使用了多年。巴斯又从“6·18”网站上了解到福建有这么一个专门的项目成果交易会,于是去年4月26日带着他的一家人从遥远的荷兰来到了福州,寻求合作对接。
4月27日,福建省福州市等有关部门和巴斯就WFS项目展开会谈。经过实验,WFS项目使用效果非常明显。闻讯赶来的福建黎阳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芳便初步和切曼斯公司达成了合作转化的意向。在此之后巴斯又三次来到福州,就合作意向双方继续深入研究。回国后他还专门写信来说:“2005年与你相识是我最美好的事情之一。”今年,巴斯专门在本国联系了一批对此项目感兴趣的公司、科研机构,将再赴福州参加“6·18”。
随着欧洲技术研究机构联合会荷兰工业家协会、加拿大高新技术协会、美国硅谷创新集团公司、欧中科技发展中心等越来越多的国外科研机构来参加“6·18”,“6·18”的国际化趋势愈加突出。在第三届“6·18”上,这些境外机构带来了近400个项目,让福建企业家们倍感兴奋。
今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为此福建省专门赴哈工大向中俄两国高新技术合作的第一个国家级平台——哈工大中俄科技园,征集俄罗斯专家项目成果。目前已征集到先进适用的俄罗斯创新技术项目成果301个,俄罗斯成为本届最大的国外参展团。
“6·18”交易会就像开起了一扇门,让流动的项目、技术、资金、人才找到了“相亲结缘”的场所。三年来,上万个具有自主创新、可以产业化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被推到“6·18”平台上,使科技基础相对薄弱的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撑力,而这一模式也为全国各地在科技创新的探索中,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6·18” 不落幕
凡事业必须有沟通,凡沟通必须有桥梁。“6·18”就是一座桥梁。
每年的“6·18”,都会达成上千个对接项目,而它更深层次的导向,并不仅仅是为解决企业一时的难题,更关键的是通过这座桥梁,要引导企业真正走向自主创新之路。所以对接的不仅仅是项目,更主要的是自主创新精神。
福建省各地及各相关部门纷纷探索将3天“6·18”变成天天“6·18”。闽北山城南平市延平区参加的前三届“6·18”,已累计有58项对接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总投资11.48亿元,其中有25个项目还得到了省促进成果转化扶持资金,共940万元。其对接项目数量、获得省级扶持项目数量均居全省之首。他们特地将征集到的技术难题汇编成册,发送给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常年保持联络状态。每年“6·18”之后,区委、区政府都要再召开一次项目落实会,把对接来的项目,分解到各个部门,专人负责跟踪落实,并实行目录式管理制度,全程追踪直至最终落地。
第四届“6·18”的筹备,正是依靠这个不落幕的平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