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6月18日电(记者周润健)近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人员在武清区兰城遗址和墓地发掘中,发现了一条宽5.2米的西汉道路。同时,在明清墓葬中还发现了一些奇特葬俗。
据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部部长姜佰国介绍,兰城遗址和墓地是京津高速公路工程中文物保护工程之一。 考古工作人员在近两公里的考古范围内共发掘出北朝、唐代、元代及明清时期墓葬六十余座。在近日的发掘中,除出土金、银、铜、铁、陶瓷、琉璃等珍贵文物200多件外,还发现了一条宽5.2米的古道。
考古人员根据土质积淀情况判断出道路的年代为西汉。在这条路的遗迹上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三组车辙的痕迹,每组车辙宽1.2米,这是古代木轮车车轴的宽度。由此可以看出,经过这条路的都是当时的大型车辆,而车辙的印迹很深,说明车辆的来往非常频繁。考古专家表示,通过这些可以肯定兰城原来是一个商贾云集的繁华地区。随着发掘的深入,将有望进一步揭开兰城历史之迷。
墓葬群是兰城遗址和墓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日,在发掘三处明清时期墓葬时,考古人员发现了非常罕见的葬俗:一种是棺木中填埋细沙,另一种是“屈肢葬”。
据姜佰国介绍,在以往的古墓发掘中,发现的遗骨都是笔直的,而这里有些遗骨是侧着身子,腿部是弯曲的。这种入葬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代表了什么样的葬俗文化。棺木中为何填埋细沙。这些问题都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