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直辖后的重庆是座包容的城市,兼收并蓄。这一点,在重庆的户籍“门槛”上能得到体现:“只要具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你就可能获得一张新重庆的城市户口,这在其他大城市几乎是一种奢望。城乡户口实行一体化
2003年9月1日起,主城9区和“百强镇”率先取消了“农业、非农业户口”二元结构。 实行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所有人都具有“重庆市居民户口”,在教育、参军、就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对于外来人员在主城区内购买商品房要求迁入主城区入户的,附加条件也仅仅是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和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并实际居住的。同时,我市实行科技人才来去自由政策,随时为科技人才夫妻调动办理落户手续。凡是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和回国留学以及从市外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只要在我市具有合法固定住所,允许本人及其配偶和未婚成年子女在常住地入户。无合法住所的,可在聘用单位所在地入社会人才集体户。
为创造宽松的人才环境,我市还先后设立了“社会人才集体户”“社会劳动力集体户”,目前已有2万多名在重庆就业工作,但单位无集体户、无合法固定住所、无直系亲属投靠的大专以上社会人才、技校学历等社会劳动力分别在各级“社会人才集体户”“社会劳动力集体户”落户,方便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三年内累计上缴税款20万元以上或一年内上缴税款10万元,即可申请2人入重庆市城镇居民户口。购买、兼并国有困难企业或承包、租赁国有困难企业并履约守信正常经营两年以上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可申请2-4人入重庆市城镇居民户口。民营企业职工(含该企业内的农民工)在我市购买成套商品房的,购房者本人及其直系亲属不受学历和购房面积限制均可办理入户手续。鼓励智力流动来去自由
在人才政策方面,我市鼓励智力流动。对本人不愿转移行政关系和户口的外省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实行“户口不迁、关系不转、来去自由”的政策,可以通过技术入股、承包经营、合作开发、咨询顾问等形式来渝工作,申领《引进人才在渝工作证》,享受本市市民有关待遇。
可自愿选择适合自己专长的单位,不受编制和工资总额限制;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系农业人口的可办理“农转非”;需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中青年人才不受岗位数额限制。
实施重大贡献奖励制度。对在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等方面获得重大成果、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重奖。在渝工作的“两院”院士,除享受国家规定待遇外,市财政每月发给岗位津贴8000元;进入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的人选,市财政每月发津贴3000元;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市财政每月发津贴1000元。
倾力为海外留学人员来渝创业打造平台,专门设立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在资金调剂、项目审批、用地规划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迄今,该创业园已吸纳了50多名海外留学回国人员来渝投资、领办、创办各类高新技术企业36家。
截至去年的统计,成立直辖市以来,重庆主城区先后引进各类人才6293人,其中引进中科院院士1名、博士135名、海外留学人员126名、教授70多名。成立直辖市前,我市没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流动站,现在已经建立起博士后站54个,在站博士后达250多人,并且突破了中科院院士零的纪录。记者许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