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仁参加启动仪式,并表示这么多人参与清斑“我很受感动”
昨日13时30分,大连市市长夏德仁和千余名大连市民一起,在12米长、印有“2006年大连市清除城市白色污染公益大行动”的红色条幅上庄严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由本报联合大连市环保局、共青团大连市委主办的“清除白色污染大行动”启动仪式正式在沙河口区福佳·新天地广场一楼大堂举行。大连市环保局局长王忠彦,副局长马成恩,共青团大连市委书记刘佳晨,辽宁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半岛晨报社社长刘景来,半岛晨报总编辑郝华忠也出席了昨天的仪式。
本次活动被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为全市“爱我城市、爱我家园、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活动的十大主题活动之一。
市民环保热情感动市长
启动仪式上,5面绿色的“清污志愿者方队”队旗,从夏德仁等参会领导的手中授给志愿者代表。依照主办单位确定的清污路线图,志愿者们将分赴藏匿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污染点,对白色垃圾进行集中清理。
“看到这么多志愿者站在一起,投入到清洁家乡的行列之中,我很受感动。”夏德仁的鼓励博得台下500名志愿者阵阵掌声。
夏德仁说,大连市先后取得了国家环保总局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球环境500佳城市”等荣誉称号,去年获得了全国首批文明城市称号,现在又开始投入到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热潮中,“但是,在城市的一些死角,还有一些垃圾和白色污染,仅靠环卫、城建等专业清扫,难以全部清除。”
夏德仁表示,清洁城市环境,更需要靠广大市民提高环保意识。“我很高兴看到这么多志愿者参加这个公益活动,他们将成为市民的榜样,这将大大推动大连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进程。”
最期待改变不文明习惯
大连市环保局副局长马成恩宣读了《开展大连市清除白色污染公益大行动倡议书》,共青团大连市委书记刘佳晨随后致辞。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媒体,半岛晨报希望在大连进一步改善环保质量、提高市民素质等方面多作贡献。”半岛晨报总编辑郝华忠代表半岛晨报致辞时说,追求更好的环保水平、更好的城市形象,更和谐的社会促使我们发起这次活动,同时,我们也期待活动能引发市民自觉改变滥用塑料袋、乱扔杂物等不文明生活习惯,从根本上改变城市污染的面貌。
启动仪式上,500余名来自各阶层的市民环保志愿者组成五大方队,身着印有“2006年白色清污志愿者”字样的橙色服装,手戴白手套,队伍整齐划一。
这些志愿者来自辽宁师范大学、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地方生部、兴工街道、大连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等各个单位和组织。两名8岁的小志愿者在父母的带领下,也加入到清除城市白色垃圾的队伍之中。
千余市民响应环保号召
5月25日,本报与大连市环保局、共青团大连市委联合,在《半岛晨报》发出倡议书,倡导全市市民行动起来,强化环保意识,抵制白色污染。同时,向市民征集白色污染线索。经过连日考察之后,6月5日,本报发布“大连市清除白色污染不完全路线图”,确定10大清污路线。
倡议发出后,立即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许多热心公益事业的机构、企事业单位,包括大连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北京知蜂堂等,专门组成了志愿者队伍。上千名市民以各种方式与本报取得联系,除提供白色污染源线索之外,市民们还踊跃报名,要求加入清污队伍。最终,活动主办方确定500名志愿者做为2006年白色清污志愿者。
目前,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开展“爱我城市、爱我家园、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活动的方案中,正式将此次大型公益活动列入“清洁城市我出力、做可爱的大连人”主题活动。此项主题活动的目的是教育广大市民告别不文明的生活陋习,加强市容管理,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席记者高元勋记者苏琳
昨天,在“大连市清除城市白色污染公益大行动”启动仪式后,500名志愿者中首批5支分队高举绿色队旗,分赴5大白色污染点进行集中清污。本报记者分别随队,第一时间从现场发回报道。
地点1 辽师北山
过路市民主动“参战”
14时15分,辽师志愿者队正式到达位于富民广场南侧的“辽师北山”。
这里是此次公益大行动确定的重点地段。山上的林阴小路本来可以成为附近居民和大学生的休闲小站,但是树林间、道路旁层层的白色垃圾却让人望而却步,这条“垃圾之路”也成为了附近小区居民的一块心病。
年轻志愿者清污“挂彩”
来自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的140名大学生志愿者承担了“辽师北山”的清污任务,是昨日现场清污志愿者队伍中人数最多的一支,由海华学院辅导员伊娜亲自带队。在授旗仪式上,伊娜接过了大连市市长夏德仁亲自授予的志愿者队旗后十分激动,“我一定向全院师生宣传此次活动的宗旨和意义,认真地担负起这份光荣使命!”
由于天气炎热,在清扫现场志愿者们的衣服都湿透了,几名女生的脸都晒破了皮,但是没有人埋怨。“环境美了,我们也就自然地跟着美了,这点辛苦不算什么。”辽师大海华学院社团联合会的“风滚草协会”会长鄂眉说。由于大部分垃圾都在小树林的草丛中,志愿者在捡垃圾时需要爬到树林里,不少志愿者的胳膊都划出了血道。
过路市民主动捡垃圾
“真的太好了,我们以后可以每天在这里散步,在这里锻炼了。”一位在此经过的附近居民王女士看到志愿者们清扫时很高兴,王女士家住“北山”附近,从阳台就可以看见这条小路,“如果我提前知道有这样的活动,一定报名参加。”王女士很遗憾没能及时得到消息,并马上加入到了志愿者的队伍,“回去后我一定得告诉小区的居民,以后大家得团结起来保护咱这儿的环境,要对得起孩子们的劳动啊,大家以后要互相监督。”
一个多小时过后,富民广场的“北山”焕然一新,几个大个儿的男同学把垃圾都归拢到一起,并将大垃圾袋送到了附近的垃圾场。“手脏了、衣服脏了都没有关系,能用我们的双手来改变周围的环境,我们觉得太值了。”辽师大海华学院学生会主席赵小鹏说。
“‘北山’的清理工作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清除完负责区域,辽师大海华学院的学生们说。
地点2 泡崖小区
意犹未尽移师再战
14时30分,大连市慈善总会义工分队来到大连市泡崖小区内的大连水泥厂的门前,该地段是一片很大的空地,杂草丛生,白色垃圾散落其间。
身穿橙色服装的义工一下车,就吸引了周围居民的注意。这里是大连市最大的居民小区,人口多,白色垃圾随处抛弃的现象尤为严重。义工们一踏进杂草中,就发现这里的白色垃圾都隐藏在草里,有的几乎深入到泥土里。显然,由于多年没人清理这里的白色垃圾,以至日积月累,早已成为了一片白色垃圾的聚集地。
8岁小义工随队除“斑”
8岁的小义工马汉年在父亲马寿鹏旁边,用一把小夹子在地上夹起一个塑料袋,小心地放进蓝色的垃圾袋里。马汉年说,他希望以后叔叔阿姨们再不要把塑料袋乱扔,都要放进垃圾箱里,不要再制造白色垃圾了。马寿鹏说,他带儿子来清除白色垃圾是想让孩子从小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20分钟后,这一块暗藏白色垃圾的杂草地变得干净起来。
义工们把装满白色垃圾的垃圾袋拿到车上,许多义工都感到“意犹未尽”,“时间太短了,上别的地方再去看看。”义工们纷纷请求移地“再战”。
易地再除水中“白污”
一位家住在泡崖小区的义工提建议说:“我经常带小孙子到泽龙湖去玩,那里在湖边白色垃圾特别多。”几分钟后,大客车就载着义工们来到泽龙湖公园。
公园里的游客们惊奇地看着这一支特殊的队伍。义工们在湖边先扎下“营盘”,然后开始向湖边的白色垃圾“宣战”。由于湖边的白色垃圾都一半浸在水里,一半浮在水面上,这给义工捡拾带来了难度。
义工们纷纷随手拿起长树枝当作长竿,先将塑料袋从水里挑起来,将水抖搂干,再装进垃圾袋里。义工王敏宏说,他以前没有意识到大连有的地点白色污染如此严重,真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义工每打捞起一个白色垃圾,就一手把住竿子,一手灵活准确地抓住塑料布,一把一把地扯了个干净,然后跳下来和大家一起向前推进。
中国银行沙河口支行和北京知蜂堂的志愿者也干得非常认真,虽然都是年轻人,但是他们并没有嫌脏怕苦,他们行动比较敏捷,只要看到白色垃圾,他们就伸手捡起来放进袋子里。
地点3 华乐广场
正规军“擦”净观光大道
14时20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地方生部50名学生志愿者,来到大连市中山区华乐广场对面东北侧一片尚未正式施工的工地。
这是五支志愿者方队中最为整齐的一支。50名年轻志愿者呈方队排列,一色橙衣蓝裤,黑色腰带,表情庄重,步伐整齐,从启动仪式现场,到华乐广场清污点,他们的训练有素成为市民啧啧赞叹的一道风景。
大一学生上午考试下午清污
列队!报数!变一列纵队行进!走下专车,清污“正规军”顺东侧土坡步行一分钟,来到方圆近千平方米的建筑垃圾排放点,由于这里有大量土渣排放,又恰逢两天前的大雨,步行路段泥泞。
大连市城市卫生管理部门介绍,建筑工地是白色污染的“重灾区”。此次建筑垃圾面积较大,混合各种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等白色垃圾。站在工地高处北眺就能看见大连港海域,南侧是海昌欣城等高档小区,东侧是东海公园,白色垃圾集中对市容市貌有很大影响。
参加此次清污活动的学生分别来自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地方生部一年级、二年级。6月中旬是高校英语考试的时间,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上午参加完考试后直接前往启动仪式现场,甚至没有来得及吃午饭。
“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向全市表态,高校学生将走在抵制白色污染的队伍前面。”政治系地方生部学生会主席傅明哲说。这支清污军团的战士们平均年龄20岁左右。他们将平日的军事化管理带到了清污活动现场,清理秩序井然,速度飞快。
市民期待“擦”净观光大道
15时55分,清污工作正式结束。两大包白色垃圾被志愿者们就近送到紧邻居民小区里的一处生活垃圾集中排放点。一位正在堆放生活垃圾的女士对孩子们的清理行动连声叫好。由于此地建筑垃圾堆积,风大时她从家里就能看见有塑料袋残片飞起,“往东走是东海公园,外地人看见会不会对大连印象不好?”
该女士认为,这片垃圾是暂时的,等工地正式施工,垃圾肯定会被清走。但是沿这条路向东走不远即是东海公园,旅游旺季到来,这是来连观光的外地人一条主要的观光大道,塑料袋纷飞会影响游客对大连的印象。
这名女士是《半岛晨报》的长年订户。她说,看报纸上介绍白色污染的危害,感觉一个待建工地就能“掀”起这么多塑料制品,侧面证明老百姓使用塑料袋的频率很高。“我会尽最大努力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少用塑料袋,多支持环保公益事业。”
地点4 机场前
爬上水泥杆扯掉塑料布
14时10分,方队专车在机场前旅顺北路南侧停下来,志愿者有条不紊地下车,立即投入到清污行动中。前往“机场前清污点”的志愿者由70余人组成,分别来自北京知蜂堂志愿者队、兴工街道志愿者队、大连保税区城邦工贸有限公司志愿者队以及中国银行沙河口支行志愿者队。
志愿者捡垃圾像“择菜”
兴工街道志愿者主要由女同志组成,年龄偏大,但是他们在街道领导的组织下行动非常整齐。其他各队志愿者都是年轻人。除了行动秩序上的不同风貌,各单位在清污行动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机场南侧是个狭长地带,有的地方是绿地,有的地方是泥土荒地,地上塑料袋和一些杂物随处可见,甚至旁边的小区里也散落着不少塑料袋。
兴工街道的志愿者多达50多人,他们按照社区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七八人,小组各自排成一排,选定一个方向后整体向前推进,一边走一边捡拾地上的塑料袋,并装进随身携带的本次活动专门发放的布袋里。他们普遍表现得比较细心,一路走过去,大家的手像择菜一样不停地捡,地上的白色垃圾基本上全被一扫而光,而手里拎着的布袋子则渐渐鼓了起来。一名50岁左右的志愿者腰不太好,弯腰捡一会儿就要站直了身体用手敲敲,但她没有叫苦,依然满脸微笑,一边捡垃圾一边和同伴们说笑、拍照留影。一些塑料袋被埋进土里,只露出一部分在地面上,志愿者也像拔草一样地扯出来,有的塑料袋卡在砖头和石块的缝隙里,志愿者们就扒开砖头石块将垃圾扯出来。
“空中”白色垃圾难逃一劫
与兴工街道志愿者迥然不同的是保税区城邦工贸有限公司的志愿者,这支年轻的队伍似乎更愿意来点“惊险动作”。清污行动刚开始,该公司年轻的志愿者张士和就爬上了一根高高的水泥杆子,水泥杆架起的线缆上缠着不少的白色塑料布,像小旗一样在风中飘荡着。这些塑料布悬在三四米高处,多数人只注意脚下的白色污染,对空中的情况没太注意。但是,这些白色污染没有逃过张士和的眼睛,只见这个小伙子爬上水泥杆子,一手把住杆子,一手灵活准确地抓住塑料布,一把一把地扯了个干净,然后跳下来和大家一起向前行进。
中国银行沙河口支行和北京知蜂堂的志愿者也干得非常认真,虽然都是年轻人,但是他们并没有嫌脏怕苦,他们行动比较敏捷,只要看到白色垃圾,他们就捡起来放进袋子里。他们的队形不像兴工街志愿者那样规矩,而是一再变化,但是他们的清污效果却分毫不差,一路过去,白色垃圾很少漏网。
地点5 兰花小区
六旬老太不踏青捡垃圾
14时30分许,沙河口区兰花小区西山小坡上出现了一道耀眼的橙色风景线——62名来自兴工街道和“大之道俱乐部”的清污志愿者在炎炎烈日下,手戴白手套,持环保清洁袋,浩浩荡荡地“杀”上了半山坡。
通缉“白垃圾”恢复花园原貌
“看,连旧拖鞋也随地乱扔。”刚下车,一只脏兮兮的塑料破拖鞋便进入了众人的视线,一位来自兴工街社区的志愿者眼疾手快,抢先把它收入已经备好的环保垃圾袋,成为了这一清污点的第一个“战利品”。接着清污“战士”便开始以小组为单位,十人一列地在方圆一里内展开了搜索:白色的废弃塑料大棚薄膜、残破的彩色塑料方便袋、花花绿绿的零食包装……每一块碍眼的“白斑”均被“缉拿归案”。
兰花小区的居民们告诉记者,该小区及附近南华路居民楼均地处城乡接合部,比起城市的中心地带,这里相对偏僻,小区居民的业余休憩场所也很稀少。西山坡此前也曾绿茵遍地,野花繁盛,本是夏季傍晚乘凉歇息的好去处,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坡上开始出现大块大块的“白斑”,肮脏之程度,让大伙每每路过此处都得捂鼻而行,时间长了,他们也就对这块难得的“小花园”敬而远之了。
六旬老太放弃游玩捡垃圾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装修遗留下来的碎木块、石灰袋胡乱地“躺”在坡顶,宠物猫狗也时不时上来凑个热闹,在小草坪上随处便溺。令志愿者们最为头疼的,是散落在众多生活垃圾之中的白色垃圾。
“妈,捡累了,您就歇一会儿。”“这有啥累的呀,大伙都没歇呢。”63岁的王大娘一手拎一个蓝色的垃圾袋,不顾儿媳妇小崔的劝告,又一头扎进了清污大潮中。小崔告诉记者,本来老早就计划好了这个周末全家上金石滩踏青,但婆婆一听说社区要组织人员参与清除城市白色垃圾的公益活动,就硬拉着她报了名:“你们年轻人,制造垃圾有一套,清理垃圾也更应该有一套!”王大娘的话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位志愿者。
志愿者清污行动中树友谊
一条橙色的人潮缓慢前移。忽然不远处传来阵阵笑声,兴工社区的一位大姐正在捡垃圾时,突然被垃圾袋口多出的一只手吓了一跳,原来,身边一位素不相识的大姐由于太过“投入”,不小心把拾来的垃圾错放进了她的袋中,当两人的目光碰撞在一起,就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会心的笑声。据了解,志愿者的年龄虽然从二十岁到六十多岁不等,但共同的目标却让陌生的他们成为了朋友。
在捡拾白色垃圾的过程中,垃圾上的灰土还是穿过手套弄脏了志愿者们的手,他们没有嚷嚷脏和累,还主动帮助社区老人们将成捆的垃圾集中起来,整齐地放进了小区的垃圾排放点。
16时左右,本次“清污大行动”宣告结束,不少志愿者还拉着记者,提出各种关于下次活动的建议,比如到海边清除海岸线污物,还有到市场里面监督市民乱抛乱弃塑料袋等等。
本报联合沃尔玛
赠环保布袋
晨报讯(首席记者高元勋)要减少白色污染,除了志愿者清理,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昨天,本报联合大连沃尔玛商业有限公司在沃尔玛超市新天地广场店结账口,向购物市民赠送环保布袋。
赠送布袋活动是这次清除城市白色污染大行动的重要部分,其主题是“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面对白色污染,免费发放环保布袋是一个重要的解决办法。此前,本报就与沃尔玛方面联合设计并定制了大批环保布袋,昨天赠送了3000个。这种布袋经过精心设计,结实耐用,可以洗涤,便于市民长期使用。这样,拎着环保布袋,市民到农贸市场或超市购物时,就不必再使用塑料袋了,进而可以减少大连的白色污染。
昨天下午赠送时,很多市民都对这些环保布袋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一开始,这些布袋只在部分结账口发放,其他结账口的市民看到后,就主动跑过来,把已经装到塑料袋里的商品拿出来,装进布袋里,然后把空塑料袋还给收银员。56岁的兴工街居民刘淑霞女士说:“家里攒了老多塑料袋了,根本用不完,这回有了布袋子,以后买东西就不用要塑料袋了。”
大连沃尔玛商业有限公司新天地广场分店常务副总经理白春胜表示,保护环境一直是沃尔玛社区责任计划的重点。此次与本报联合向市民赠送环保布袋,也是沃尔玛实现环保理想的一个重要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