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来信之林达专栏
最近,微软公司主席及创始人之一比尔·盖茨表示,将不再参与公司日常管理工作,而把更多精力集中在他所创建的慈善基金会上。
美国人听到这样一个消息,并不吃惊。
比尔·盖茨不仅是世界首富,而且是自己动手从头开始,非常年轻就成为首富的当代奇迹,自然是众人瞩目的中心。 大家一开始就对比尔·盖茨服气,那是假的。只要去IT行业听听,不服气的人就特别多。这是一个拼脑瓜灵的行业,论学业、论聪明劲儿,认为自己不在比尔·盖茨之下的,少说也有成千上万,“怎么就让这小子撞了大运”?于是就对他格外挑剔。可是,渐渐地,这个一直梳着学生头的年轻首富,让大家看到他的另一面。他挣钱,也花钱,也认真做着慈善事业。
一出名,“要求捐款的信件就像雪片般飞来”,而他开始一概不回应,弄得爹妈很难过。他辩解说,“我为社会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让这个企业成功。”这实际上是有道理的。他事业发展的时间很短,速度极快,压力也可想而知。首先应该做的事情,当然是集中精力把微软做好。今天,大家不管是否喜欢他,基本上都承认,这个公司的建立和发展,为社会做了难以替代的巨大贡献。
美国有一些富人,节俭到几乎是苛刻自己的地步,不过绝大部分不是这样的。人对生活的要求,会随着自己财富的增加而增加。当盖茨有了巨额收入,他是为自己花钱的。例如,他那栋实验住宅,花了整整一亿美元。在美国人眼里,你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能力,再加上运气,得来的钱哪怕再多,也是“取之有道”,如何消费是你自己的事情。其实,这样的消费是正当、也是有益的,不仅是一个财产再分配的过程,更是在投资帮助提升一类实验住宅的设计和建造。建筑师们知道,没有他,别人可能没有这个兴趣,或者有兴趣也做不到。更何况,他现在的资产是500亿美元,在有钱之后,实现一些自己个人的梦想,实在是人之常情。
一个良性的、有精神追求的社会,富人会为自己花钱,可是,他们的大多数,其梦想不可能局限在吃喝玩乐的个人享受上,更不会把财富总是和腐朽堕落画等号。相反,财富会经常和创造性联系在一起,可能是为自己盖一栋梦中的独特建筑,可能是建造一个艺术博物馆,可能是帮助他人,可能是资助消灭一种疾病。甚至,可能如当今纽约市长彭博那样,自己出钱竞选,拿1美元工资,试着领导、改变一个世界上最复杂的大都市。这些梦想对社会有益,对他人有益,也提升自己的精神层次,那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满足。
一个好的社会,就是有许多人在做着美丽的梦:我既要造福自己,也要造福他人。这种梦想来自学校、家庭的教育,来自宗教,也来自社会的熏陶。贫富的差别,只是能力的大小不同,个人的生活际遇不同。避免贫富差距呈现凶险状态的前提是,社会上的个人财富来源合法,有法律严格管制非法获取财产。这样的前提防止了贫富之间产生深仇大恨,也防止了紧张危险的社会关系。这是社会和谐的前提。
美国富人建立慈善基金会如此普遍,大家眼中盖茨的慈善之路,也走得很自然。当他有了余力余钱,就开始留心捐款方向,他说,“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好的使用方式。”1993年秋天,盖茨和妻子梅琳达一起到非洲旅游,当地的极度贫困使他们深感震惊,于是他建立了9400万美元的基金会。多年经营下来,去年年底,因对根治非洲疟疾、遏制艾滋病和防止贫穷蔓延作出的杰出贡献,盖茨夫妇和摇滚明星波诺一起,被评为《时代》周刊2005年度人物。
比尔·盖茨五十岁了,那是一个回顾和反省的年龄。有很多人,在这个年龄希望自己进入一个新的挑战。可是,很少有人真的有比尔·盖茨那么好的条件。一方面,微软公司离开他也能正常运作,另一方面,他已经有了一个现成的新事业——世界上最富有的基金会,资产已达291亿美元。那不是普通的慈善,而是如何运用一笔巨额资产,去最大程度地改变世界的一个部分,改变最大数量的人的命运,也就是说,去创造另一个如微软那样的奇迹。比尔·盖茨这样性格的人,会如此转行,一点不奇怪。
这种精神在美国久有传统,比尔·盖茨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他们夫妇说,将来只给孩子留几百万元,相信只要“父母教育得法,孩子们对待财富的看法不会和我们不同。”西谚说,富人要上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大家知道发财很难,只有少数命运之宠儿才做得到。其实财富之“用之有道”更难,做到这一点可谓人中之杰。比尔·盖茨两者都做到了,竟使骆驼穿过了针眼。
(作者系旅美作家)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