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堆拉—高奏爱国奉献歌
王梦敏
“冬居水晶宫,夏住水帘洞”是题写在中锡边境乃堆拉哨所营房门上的一副对联。这个被官兵称之为“水帘洞”的营房是1967 年修筑的,这里夏天室内漏雨,冬天大雪过门,室内结冰。 然而,哨所官兵不畏艰难困苦,正如这副对联的横批“乐在其中”一样,处处流露着官兵的高尚情操和乐观主义精神。
乃堆拉哨所位于日喀则地区亚东县境内,海拔4318 米,被称为“祖国西南第一哨”。1965 年,时任某部排长的刘世果带领30多名战士奉命进驻边境前沿乃堆拉。在没有路的深山老林里,刘世果和战友们每人背负50多公斤物资,硬是靠背包带一个拉着一个,艰难行进了8个小时,终于按上级要求进抵乃堆拉山口,在那里支起了两顶帐篷。从此乃堆拉山口有了人民解放军的前沿哨所,刘世果也成为乃堆拉哨所的第一任哨长。当时,战士们吃干粮,喝雪水,个个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圆满完成了守防任务。在完成这项任务当中,有好几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乃堆拉地处高原寒带气候和印度洋暖湿气流交汇处,年平均气温摄氏零下5度,风雪雷雾四季不断。每年平均有4个月大雪封山,有时多达半年以上。每年大雾笼罩长达200多天。因此,每到7月初,这里就开始储备冬囤物资。西藏军区某边防团连队常年驻守在这里,担负着守点、巡逻、堵卡值勤任务。虽然常年的大雪和大雾给官兵们巡逻带来很多不便,但是也因此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之心和责任感。数10年来,一茬茬官兵以哨所为家,发扬“老西藏精神”,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英雄气概,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谱写出一曲曲卫国戍边的动人篇章。数10年来,一茬茬官兵在这里圆满完成戍边任务,为乃堆拉哨所赢得了“雪域雄鹰”的称号,仅从这里就走出了10多位将军。
经过多年的边防建设,如今乃堆拉哨所的生活难题已得到彻底解决,官兵们看上了电视,用上了洗衣机和程控电话。近几年还配发了电脑,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哨所值勤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值勤哨兵告诉记者,边境情况可通过监控系统和传输系统随时显现在西藏军区和总部的终端上。
在乃堆拉,官兵们时时都能感受到来自各方的温暖,每年部队和地方政府都要到哨所慰问看望官兵,不但送来汽油、柴火、青菜、猪肉、奶粉和水果,还送来文艺节目和书籍、光碟等文化用品。如今,哨所还建起了1200 平方米的永久型地下温室,官兵们冬天也能吃上新鲜蔬菜了。面对各级领导的关心,战士们纷纷表示,要把党的温暖化作守好国门的动力,把祖国的边防线看好、守牢。
今年春节,乃堆拉哨所的全体官兵向全区战友发出倡议,广泛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熟练掌握手中武器,苦练作战硬功,提高打赢能力,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栉风沐雨爬冰卧雪守边关,忠诚卫士无怨无悔;披荆斩棘所向披靡迎风浪,边防官兵勇往直前”、“边疆岁月苦九州更辉煌,哨位寒风冷万家睡眠香”……这一副副出自哨所官兵之手的对联不正是乃堆拉哨所官兵精神的真实写照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