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课教师将全部清退 周华娥感觉天都要塌了
代课23年受困转正难题
2006年3月27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可以预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要把余下的44.8万中小学代课教师全部清退。
听到这个消息时,周华娥刚给孩子们放学,她感觉好像天就要塌下来了。“上课成了我惟一的快乐,如果没有上课就会觉得难过,放寒暑假了也想在学校里转一转,重温一下那种感觉。”周华娥很担忧,“马上会被清退,清退了,我就一无所有了。 ”
从1983年开始,周华娥担任湖南省新邵县迎光乡迎光小学的代课教师,23年如一日,耕耘于乡村的教育事业。作为代课教师,20多年来的转正难题给她带了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虽然处境艰难,生活困窘,周华娥仍苦恋着这份崇高的职业。
23年教龄167元工资
6月12日清晨,周华娥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教室给三年级的孩子们上语文课。她先声情并茂地讲解课文,再带孩子们扯起嗓子朗诵。看着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样子,她突然侧过身去擦干自己的眼泪。想起可爱而好学的孩子们,再想起自己转正的难题,周华娥经常一个人偷偷流泪。23年来作为代课教师的她始终拿着微薄的工资,如今,她的月工资从1983年的23元“涨”到了现在的167元。
一个月8公斤米20元,油盐14元,煤球30元,电费15元……这些家里的日常开支都要靠周华娥每月167元的工资。她丈夫是退伍军人转业到供销社工作,后来供销社垮了,丈夫失业,现在家里全部生活靠周华娥每月167元的工资。
“我从来不主动要工资,太少,不好意思去问钱的问题。”前天,学校一位姓李的老师当着其他老师的面对周华娥说:“你一年的工资还不如我两个月。”这句话等于在大众场合给了多年受人尊敬的周华娥一记响亮的耳光。周华娥说,这几年,工资比以前加了很多了,但明显感觉到“代课教师在物质和精神上比国家教师低了个等级”。
“我一辈子都花在农村教育上了,这几年为了转正的事,眼泪都流干了。”48岁的周华娥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苍老得多。一方面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感情,一方面是生活的困窘,“深夜里我甚至会哭醒,内心有种莫名的恐惧,家里一贫如洗,担心受歧视,担忧被清退后生活没着落,精神和生活的压力使我透不过气来。”
周华娥称,1987年民办教师考核时,周华娥因患重病住院卧床不起,没能参加文化考试,因此没有被定为民办教师,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她一再失去了“转正”的机会。
“转正”名额被人顶替
周华娥说,错过1987年那次机会后,1991年新邵县教委对老代课教师重新摸底转为民办教师,当时迎光乡联校新上任的校长不了解实际情况,却汇报“迎光小学再无1986年底以前的代课教师”。“1999年元月8日,这是我一生都会记住的日子,那天县教委通知我去填写民办教师审核表,同时县教委政工组向有关部门递交了报告,县教委、县政府签署了同意的意见。” 周华娥说这话时眼睛一亮,那时她刚刚怀孕,“亲戚朋友们都祝贺我‘双喜临门’。”眼看多年的问题会得到解决,她上课更卖力了。
“可没想到,最难忘的一天变成了最痛苦的回忆。”周华娥说话激动起来,“后来有人告诉我,我转正的名额被乡里另外一个代课教师顶替了,原因是她有‘来头’。”
听到这个消息,周华娥很愤慨,1999年7月她要求县教委政工组将签署了意见的报告以及有关档案退回,县教委没肯。后来,她多次到县教委要求退回均遭拒绝。直到2000年7月,在周华娥的再三催要下,县教委才将几份档案退回,但令她大为吃惊的是,原本签署了“同意恢复民办教师资格”已签字并盖有县教委、县政府公章的4份材料(《民办教师发放任用证书考核表》2份、《关于请求认定周华娥同志民办教师资格的报告》1份及《民办教师审核表》1份),均被用墨汁涂掉了。“最令我心寒的是,我拿到档案时,墨迹还未干。”
此后的两年里,周华娥向邵阳市委、市委组织部举报了自己转正的遭遇。
“随后,那个‘有关系顶替名额’的代课教师也没有转正了。”周华娥说,这件事情打破了她生活的平静,击碎了她多年来的梦想。1999年原本怀孕了的她,也因为山区交通不便,来回在县教委和有关部门之间奔波,遭受精神打击和身体劳累而流产。此后,她仍然在到处申诉,“精神上受不了打击”,加上体质虚弱,2001年周华娥再次流产,此后她再未生育。
周华娥在一份申诉书中写道:“20多年来我呕心沥血,把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党和国家的乡村教育事业,而今我已年近半百,仍是‘老代课’头衔,并即将被淘汰。思忖代课一生,心如刀绞,泪如涌泉。我大半辈子耕耘于讲台,现年龄既大且体质虚弱,又无其他技能,往后日子叫我如何维持生计?”
对于“涂改转正报告”的事件,新邵县教委一位负责人的解释是,1999年元月,县教委考虑到周华娥同志长期任教,且生活十分艰难等原因,集体研究决定,向县政府及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反映其有关情况。鉴于国家政策规定不能录用新的民办教师等原因,县政府明确要求县教委立即停止上报要求,县教委遵照县政府指示,立即停止了这项工作。
桃李满天下
“刚来学校时,教室经常漏水,下雨时被水淹,屋顶时常有瓦片落下来。”但为了求知若渴的学生,周华娥说她无论什么困难也坚持下来了。
哪家凑不齐学费,周华娥会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补上,这么多年来,为学生补了多少学费,她自己也算不清了。上课时,哪个学生突然病了,她用瘦小的身体背送到村卫生所。她曾多次被县乡两级评为先进工作者,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乡前茅。从教以后,通过长期的刻苦自学进修,先后获得了《小学教材教法合格证》、《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及《中师毕业证》。
她现在教的许多学生的父母,也是她的学生。她教的学生现在有公安局副局长、劳动局局长、刑警大队大队长、教师、医生等,每逢教师节或过年,学生们会给老师送来礼物与祝福。谈到这一点,周华娥显得高兴而自豪。
跟学生在一起最快乐
周华娥的身体不好,但并没有因此而耽误上课。一次因为胃炎卧床不起,孩子们没人上课,她努力爬起来想看看学生却重重地摔在了床底下,嗓子也叫不出声来。有学生说:“老师肯定是病了,我们去卫生所看老师吧。”不一会儿,学生们从村卫生所回来,他们找遍了每一个病床也没看见他们的老师。后来,有同学推开了办公室的门,才发现老师摔在床底了。事后,周华娥在病床上给孩子们把课补上。因为学校缺小学教师实行“包干”,即一个老师教一个年级所有课程,随后几天周华娥把病房变成了课堂。
一大早,有个学生将从山上摘的一袋新鲜杨梅带来送给他的老师,几乎每天,都有学生从自家带点什么来表达对周华娥老师的热爱。周华娥说对学生的感情是她一直坚持到现在的精神动力,“跟学生在一起才能感到生活的快乐。”
周华娥对工作很负责,发现学生有问题没弄懂,放学后会给他们补课,有老师便说很难听的话,“拿那么少的工资,还为学生补什么课,用得着那么卖命吗?” 但周华娥从不在乎。
“很负责,教学扎扎实实,深得学生欢迎。”在迎光小学干了10多年的刘应求校长这样评价周华娥。
“不教书,我就没有了乐趣,但教书,又不知道我以后的生活怎么办。”对自己未来的命运,周华娥充满忧郁,与记者临别之时,她看着欢蹦乱跳的孩子们说。
·专家说法·
清退要讲究人性化
6月14日,湖南省教育厅人事处处长赖阳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湖南省在政策上已不允许代课教师存在,但在实际中仍有一些贫困山区学校因各种原因自行聘用临时教师。对于周华娥这样兢兢业业为乡村教育奉献了20多年的老代课教师,不能马上清退回家,各地教育部门在执行政策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人性化考虑。她这种情况应该由当地教育部门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合理安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劳凯声则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农村代课教师为我国农村教育,特别是落后农村的教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与牺牲,为乡村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教育部的政策是逐步清退农村代课教师,是基于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全局考虑,但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都要考虑到各地的实际情况,讲究人性化。一方面要解决优秀代课教师的转正问题,使他们享有国家正式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对具有培养潜质的农村代课教师,可以通过农村百万在职教师培训工程,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成绩合格者,颁发教师资格证书,转为国家正式教师并享受相关的工资福利待遇。另外,政府应当考虑到一些从教10年甚至20年以上的老代课教师的实际生活情况,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或退休金保障。
本报见习记者 蒋 伟 文/图
(来源:《法制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