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粘客”是中关村商户对直接跑到马路上拦车揽客的导购人员的称呼。
然而导购这种本来是方便顾客的服务,现在却因“肆意”抢生意成了人们口中的疯狂一族。各个卖场虽然都拿出各种招数来限制,但由于卖场柜台和写字间之间租金的差异,这些“粘客”仍然坚守着他们的阵地。街头狂拦人与车
“往里走!”昨天下午,在中关村海龙大厦东侧马路上,一名手持步话机,身穿白衬衫,手腕上还戴着红袖标的男子挥舞手臂拦住一辆向南行驶的轿车,轿车顺着他指引的方向停到了停车场里。
司机刚开门,三五个穿着同样服装的男子围了上去。“买什么呀!上去看看吧!我们便宜!”说着一名男子就拉着司机走进了大楼里。
“那是‘粘客’!”一位目睹这些情景的商户对记者说,“叫他们导购算是客气!就是帮着楼上的商户拉客人的。原来在商场里边,现在都跑到街上来拦车了!”
“软硬”各有分工
“那几个是‘车粘’!”在中关村卖场已经练了五年摊的小李向记者透露,“‘粘客’也分好几种,原来最多的是‘软粘’,就是卖光盘的,不过现在买的人少了,他们也跟着少了;其次是‘毛粘’,就是卖三级片的,有时候也卖发票什么的;跟他们相比,只有‘硬粘’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在街头拉客,因为他们卖的东西大多是合法的,最多是水货,一般都是硬件和设备。”
“最多的是卖笔记本电脑的‘车粘’,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保安呢!”小李说。
记者在周围的科贸商城、太平洋商城、鼎好电子城等卖场发现,“粘客”非常普遍。
调查
底薪千余元超额有奖金
记者佯装买笔记本电脑,同几名“硬粘”聊了起来。
据一名“硬粘”讲,他是安徽人,姓马,来中关村已经三年了。“干我们这个根本不挣钱,一个月保底1500元,好的话能多几百元奖金。一天得带上去15个人,买不买东西都算数,之后多带的才算奖金呢!能完成‘定额’就不错了。每天刮风下雨都得出来,我们公司在十层,不拉人谁上去啊!”老马说。
经询问,在路口揽客的“粘客”分属于十几个公司,“我们公司的人都用我这种‘皮带’,哪个公司的人系哪种皮带。另外手里有步话机的是头头,如果有人要的货不知道有没有,就找他向楼上询问”。
租金差异大生存有空间
记者调查得知,雇用“粘客”的多为写字楼商户。一位老村民道出了其中的玄机:“你看看柜台租金和写字间租金就知道了!”
在海龙三层客流量较大的位置,租一个大约10-15平方米的柜台每月需要2.5万-3万元;高层10-15平方米的写字间一个月大约1500-2500元。差额在十倍以上!
假如花3万租一个柜台,每天也就是一百多人的客流量,而如果花3000元租一个写字间,再雇10个“粘客”,每个“粘客”每月开1000元的薪水,一个月也就花1.3万元,成本明显少得多。
危害
扰乱秩序 村里骂声一片
提起“粘客”,中关村从上到下都是一致的谴责声。
鼎好市场部刘经理表示:“‘粘客’本身采取的就是不正当竞争,各公司导购极易为争夺客户而发生冲突,导致商家之间、导购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打架的事件时有发生,他们对其他众多商家进行言语恐吓、辱骂等行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