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连续报道了盐城市夜经济的发展状况。记者发现盐城夜间经济在总体发展的同时,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盐城市夜间经济的出路在哪里?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盐城师范学院黄海学院副院长、工商管理学副教授张凤林先生、经济学副教授许进先生。
记者:根据两位多年的观察和研究,请问你们是怎样看待盐城夜间经济现状的?
张凤林副教授:从盐城夜间经济的目前发展来看,整体上还处于中等偏下的状态。消费场所比较单一,消费层次还比较低,主要倾向于酒店、歌舞厅的消费。真正的高雅的消费项目,如高尔夫球场、保龄球馆、健身场所等很少。
许进副教授:盐城地区经济起步比较晚,地区经济发展也不是很平衡,但是这些年夜间的经济正日渐繁荣。变化也是挺大的。
记者:请问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许进副教授:这些年盐城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消费的带动尤为明显,整个城市的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转变,观念的变化客观上也促进了城市夜间消费能力的提升。但是由于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使得盐城夜间经济整体上还没有达到一个层次。
记者:政府职能部门在促进盐城夜间经济发展中应该起到什么作用?
许进副教授:政府应该起到保障作用。在经济的发展中要着力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应该既有硬环境,又有软环境。在硬件方面,如城市的长期规划,城市布局结构、配套设施等等;软件方面,如城市文明的建设、宣传的力度等。
张凤林副教授引导消费,政府的正面宣传很重要。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规划,包括项目的选择、区域的调节、行业的协调等等,将盐城夜间经济纳入一个系统的进程,起到联动效应。
记者:结合盐城经济自身的特点,盐城夜间消费应该怎样发展?
张凤林副教授:盐城的夜间消费主要应该解决好“想消费”、“能消费”、“消费好”三个问题。
“想消费”主要是要解决市民的消费意识问题,现在很多人有钱,但是不想消费。所以个人的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是第一位的。不管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的来客,首先要有一个内在的消费动力,才能带动消费,才能让更多的人进入这一市场,以带动整个夜间经济发展。
“能消费”,首先是消费能力问题,市民消费的主要来源还是工资收入。目前,盐城的工资水平较历史而言,已经是比较好了。但和发达的地区相比,还处于“弱势”状态。可支付能力的有限,也是制约夜间经济的一大障碍。现在中央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大力增加居民收入。其次,还要有相应的消费场所、项目等配套设施。
“消费好”是对商家们的要求,具体是指先进服务设施、服务水平、服务方式等一整套的服务内容。“想消费”、“能消费”、“消费好”三方面共同发展、协调进步,才能从整体上带动盐城整个夜间消费水平的提高。
本报见习记者 严红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