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家医院全年劳动报酬总额指标少报1.7亿元,24所大学劳动报酬指标少报5.8亿元,共计7.5亿元。昨天北京市统计局曝光了这起违反统计法、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的事件。
据称劳动报酬的漏报主要是工资卡以外的节日慰问等项目,也就是所谓的灰色收入没有上报,而且据称,这42家单位的瞒报数目能使全市职工人均工资水平降低了159元,足可见这笔灰色收入的巨大能量。 那么灰色收入的来源呢?虽然统计局没有明言,但这一追问恐怕要让人联想到以药养医以及教育乱收费问题了。
时下,医院和学校是让老百姓普遍感到负担重的两大来源,医疗费用高、教育收费高,怨声一片,而这“两高”的板子要打下去就要打到医疗的市场化和教育的产业化上去了。
天价医院、以药养医、倒卖病人,包括此次的瞒报收入,医院的种种乱相,虽然表现不一,但其实背后原因都一样。市场化为主导的医疗体制改革让医院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治病救人倒成了附属目标;而同样在“象牙塔”的学校内,育人成才也退居二线,学生成为被渔利的对象。
不过,好在最近有关部门对医疗改革的反思是“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和“医改总体上是不成功”,不管下一步的动作是什么,好在大方向已经扭转过来了,但是教育呢?教育产业化是弊是利?虽然民间已有诸多讨论,但教育部始终没有明确表态。
只有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说过教育本来就是公共产品,中国绝对不能按照市场经济办教育,发展教育只能靠政府,政府就得花钱,不过让人叹息的是,张保庆直陈胸臆时并不在任上,也就说他的话不代表教育部的意见。
杨雪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