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是孩子们课余时间在伊春市卫星社区的“快乐课堂”里读书、下棋。
新华社记者 呼涛 摄
“16年前的今天,我应该叫一个人妈妈,因为是这个人给了我生命;16年后的今天,我希望叫一个人为‘妈妈’,因为我很爱这个人,同时她也很爱我,这个人就是您———我的裴妈妈。”这是伊春市一名中学生写给学校“知心姐姐”信箱主持人———校党支部书记裴林英信中的一段话。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何以对学校党支部书记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走进伊春市翠峦一中,记者发现,这样的信,不止一封;如此的情,处处可见。一名初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们在一起玩时,她是我们心中的知心姐姐;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她是安慰我们的爱心妈妈。她用语言激励我,用行动帮助我,用心灵感化我,我要真心的说一声,‘爱心妈妈’,我爱您。您是一轮永不落的太阳。”
用爱给学生的心灵着色
“以爱育人”是伊春市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大亮点。
被学生亲切地称为“爱心妈妈”的,是伊春市翠峦一中的党支部书记裴林英。见到记者,开朗爽快的她快言快语,全然不像一个50多岁的人:“裴林英,自然要培育林区英才,我的名字注定了我要从事教育工作。”然而,在“爱心妈妈”备受学生信赖与喜爱的背后,蕴藏着一个严峻的现实和一段曲折的历程。
伊春林区虽然地处祖国北疆,但影响未成年人思想的各种因素同样复杂。一些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的标准模糊,把奉献等同于吃亏,把爱心视为作秀,自负而又害怕挫折,自我而又缺乏信心,自尊而又不能自强自立,追求成功而又不愿付出努力,崇尚财富而又藐视创造和劳动。
1998年,伊春市教育局对第二中学300多名在校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占98%,这些孩子自理能力差;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占15.8%,他们自我约束能力很低;生活在留守家庭的学生占12.4%,他们多数在学习上没有主动性;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占20.5%,他们对生活缺乏自信。
校正这些思想的偏差,进而培养良好的道德操守,塑造美好的心灵,仅靠信念品德的灌输和传授是不够的,仅靠几次热热闹闹的活动也难有长效。必须有针对性地拓展德育教育的领域,创新载体,加大未成年人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内容。正基于这样的认识,该市于1999年末率先在伊春市第二中学设计组织实施了“四自五爱”工程,拉开了教育全市中小学生“生活上自立、学习上自强、思想上自信、行为上自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集体”的序幕。
2002年3月,伊春市翠峦一中设立知心姐姐信箱,通过创新载体开展“四自五爱”教育,党支部书记裴林英担任了学校“知心姐姐”信箱的主持人。但是,信箱虽然开通了,却好长时间没有学生的来信。裴林英知道,学生对信箱的信任还没有建立。于是,她主动利用主题班会的时间挨个班级去和学生们沟通交流,“孩子们,书记就是送温暖的,就是排忧解难的,有首歌唱得好‘党啊亲爱的妈妈’,我就是你们的‘爱心妈妈’。”渐渐地,孩子们见到她有了笑容,有了话语,知心姐姐信箱也有了内容。
“知心姐姐,我现在心里很乱,有好多话要对您说,不知道您能不能和我见一面,如果您不理我的话,我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我真的好烦!”裴林英没有想到第一封信就这样棘手。她立即找到写信的女生。原来,这是一个留守生,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她过早地涉及了情感问题;影响学习的同时,也给她带来了很多烦恼和困惑,为此她一度想到过自杀。裴林英第一次见面就握着这名女孩的手坚定地说:“别怕,我一定会帮你振作起来。”接下来每天放学后,裴林英都找她谈话,像朋友一样开导她。一个月后,这名女同学终于振作起来了,成功地走出了早恋阴影。
“‘孩子们,你们好!’裴妈妈的这句口头禅特别有感召力,让人一听心里就热乎乎的,有什么话都想和她说。”翠峦一中的学生们如此评价他们的“爱心妈妈”。初三学生文静告诉记者,过去她是个内向的人,有事爱“闷”在心里,是“爱心妈妈”的热情感召了她,自从有一次和同学闹别扭找“爱心妈妈”谈过之后,就喜欢上了她。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教育定位在让学生幸福成功上,而不是所谓的“成才”,一味地追求成绩。”正是这独特的教书育人观,使裴林英始终以妈妈的心疼爱学生,以朋友的角度帮助学生。4年来,她收到1000多封学生的来信,随便翻开每一封信,都能讲出一个动人的故事。而她的热诚与真心,也换来学生的真情———对她的称呼,也由官办的知心姐姐变为发自内心的“爱心妈妈”、“裴妈妈”。
一树不成林。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伊春,“爱心妈妈”式的园丁是一个庞大的团体———多次放弃高薪聘请机会、甘做红烛“以爱育爱,以情育情”的全国十杰优秀教师提名奖张兆华;“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的未来,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的省级课改领头雁王蕊;默默无闻地做了17年班主任工作、“用母爱温暖迟开的花朵,用尊重托起生命的厚重”的管丽艳等。
正是这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赞许学生的每一点成功的好老师,托起了伊春一轮轮明天的小太阳。
还孩子一个人生的舞台
伊春市委宣传部部长华景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四自五爱”工程之所以能深入孩子心灵,产生突出效果,是因为我们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突出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不搞生硬的教育,而是寓教于乐,采取未成年人易于接受的方式设计活动内容。
走进南岔区东方红小学的校园,正赶上上课的铃声响起,满院子玩耍的孩子马上排队走进教学楼,秩序井然。记者看到有几个很小的孩子边走边随手拣起地上的碎纸等杂物,便走上去问他们在干什么?一名叫徐琦凯的一年级小朋友稚嫩地回答:老师说要养成随手拣拾垃圾、保证校园整洁的好习惯。
对低年级学生,以教育为主,注重培育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则以启发为主,注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种因人施教的方法使“四自五爱”摆脱了形式化的束缚。“还孩子一个人生的舞台。”伊春市在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初,就提出这样一个要求;而得到充分信任的学生,也的确从自我教育中受益匪浅。
在伊春第二中学校,记者与几名高中学生对话时,他们的成熟诚恳、积极向上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年,面对记者的采访,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不时闪现思想的火花和童真的淳朴。
张海,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高二年级学生会主席;仇光美,高一年级学生会主席。说起“四自五爱”,两人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我们可不搞令人乏味的说教,我们主要搞活动。我们的活动可多了,学校每个月都有活动主题,如3月份学《守则》、学《规范》,培养良好习惯活动月;4月份爱集体,爱班级,形成文明校风活动月;5月份爱劳动,美化环境,营造绿色校园活动月。这周我们正在搞校园艺术节,声乐、器乐、绘画、演讲、辩论,可热闹了,每班的主题都不一样。除了学校,在家也有活动,如“我帮妈妈做顿饭”,体验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等等。参加的人数多,我们高二有600多名学生,其中百分之六七十都是学生会会员。“刚开始参加的人也不多,一是觉得是搞形式,二是也有点难为情;但时间久了,大家一看所有活动都真的是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开展的,兴趣就上来了,再者,看到别人上台表演,自己也想展示展示。”会不会影响学习?不会,老师说了,“一切活动要为学习让步。”
“之所以提出把人生的舞台还给孩子,是因为他们将主宰伊春的未来。”伊春市教育局党委书记李良告诉记者,伊春市已把未成年人的教育上升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储备后继人才的高度来做。他说,不可否认,处于“两危”之中的伊春,其转型发展的过程将是漫长而艰难的,需要大量优秀人才坚持不懈的努力;然而,也正因为“两危”,全市已经出现了人才断档的苗头,近年来统计,伊春籍大学生的返乡率不足5%。伊春未来的发展主要依靠的就是这些本地孩子,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关系到伊春的发展质量。
据统计,伊春现有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2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9.6%。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伊春市专门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16个部门组成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不但把未成年人活动的阵地建设列入全市发展规划,还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把实施“四自五爱”工程的工作情况纳入全市目标考评和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体系中。
(黑龙江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