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期末,又到了发放奖学金的时候。可深圳大学师范学院03级教育学专业学生李挺却为此而苦恼着:他去年参加全国挑战杯比赛得了奖金200元,光请客就花掉了200多元。今年的奖学金预计比去年多,但要请的人也相应增多,说不定又免不了来一番倒贴。
据调查,得奖学金如今已成为部分学生的负担。其实,何止奖学金呢,过生日、谈对象、家里来了汇款等等,都可以成为请客的理由,都可以制造出一干人马浩浩荡荡奔赴饭馆的壮观景象。笔者当年的一位舍友,参加某项诗歌比赛意外地获奖并得到了300元奖金——在我们当时看来那绝对是一笔巨款——结果它们在他的裤袋里捂了不超过两个小时,就化作了饭馆里的觥筹交错,他因此不得不再一次推迟购买看中的那双波鞋的计划。
对很多人来说,请吃与吃请是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系人际交往的重要纽带。以至于有报道称,在我们这样一个以熟人社会形态为主的国度里,人情消费已使许多家庭不堪重负甚至致贫。比如,即使在经济发达的温州,由于参加婚礼相互攀比一掷万金,也有8%的家庭因此而出现了财政透支。
此风之下,校园焉能成为一块不食人间烟火的化外净土?不只是高校,在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人情消费都是一个大旋涡,裹挟着树叶般的你不由自主地随之旋转。来而不往非礼也,你请我吃麦当劳,我就请你去唱歌;你请客花了100块,我回请就得花200块,否则会被人看不起……你要是经常缺席这样的聚会,会发现大家很快就会孤立你,诸如葛朗台、高老头之类的吝啬鬼帽子也会很快扣到你的头上。
人情消费本身并没有多少值得非议的,人情是把锯,有来也有去,凡事都少不得彼此照应,相互关照。但是,当这样的交往被打上了太多物质与金钱的沉重印记,成了一种强大的无声强迫,就往往只有消费而没有人情了,以至于许多人因此患上了人际交往恐惧症。那一张不期而至的请柬准确地说就是一张催债单,尤其对在校学生来说,只不过意味着又多了一个向家长要钱的谎言而已。某高校大四学生小刘无奈地说,前一阵光毕业“散伙饭”就吃掉了他一千多块,对家境欠佳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笔不轻的负担。
更重要的是,变味的人情消费会过早地造成在校学生精神上的异化。友谊不是请客吃饭,不是那种流于形式的吃吃喝喝的人情往来。这样的人情消费,只能让学生们过于“早熟”,让相互利用、投机取巧等所谓处世哲学过早地进入他们的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