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之旅
专家称青藏列车含氧量足够多
晚报讯 青藏列车将于7月1日正式通车,乘坐在运行中的青藏列车上,还会发生缺氧的情况吗?昨天,高原医学专家的答复是:这个担心完全多余。
国际高原医学会常务理事、青海大学副校长、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格日力,曾经作为青藏铁路建设和青藏列车试运行的顾问,多次提出高原医学方面的意见。 说起“缺氧”的话题,他很有发言权。“青藏铁路海拔最高点大约为5100米,氧气含量比平原降低了50%。”但是,乘坐在以160公里的速度行驶中的青藏列车上,人体不会有任何不适应。格日力教授昨天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即便到了这个最高点,列车里的氧气也达到了海拔3000米以下的浓度,也就是说,人体没有任何诸如头疼、恶心等缺氧反应,完全不用担心在列车上发生高原反应。
列车上除了通过混合空调系统中的空气进行弥散式供氧外,每位旅客座位下都有分布式吸氧装置。即便真有旅客发生高原反应,列车上也都设有急救车厢,有专职医生和护士照顾。格日力说:“我去了很多国家,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花这么大力气和财力搞这个的。”
奇迹!格日力把这个词说了两遍。作为世界上线路最长、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综合的高原病防治措施,建设了工地医院、“隧道氧吧”,在高海拔、条件恶劣的工作面进行弥漫式供氧等,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了他们的生命健康。几年过去了,数以万计的建设大军无一人死于高原病。“你说这是不是奇迹?!”
不过,列车抵达拉萨,旅客下车后,由于没有了供氧装置,可能会有部分旅客出现高原反应。“这也不用担心,拉萨的海拔只有3600米。”格日力说,只要心理放松,消除恐惧感,这些不是问题。
“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
□据新华社电
在青藏铁路的新起点格尔木市,竖立着一名军人的雕像,他就是“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目前,青藏公路旁众多地名都因他的普通话“不标准”而来。
在修筑青藏公路过程中,慕将军不断给无名的地方取名。其中,风火山、不冻泉、可可西里、开心岭以及长江源头沱沱河等的得名都是他的功劳。
由于慕将军的普通话不标准,译电员将地名译走了样。比如可可西里,慕将军取的是“霍霍西里”,译电员译成了“可可西里”;沱沱河因为沙多,人下到河里,沙子立刻就把脚面埋住了,像个鞋套,慕将军便将此河取名为“套套河”,而译电员却译成了“沱沱河”。
青藏公路的开通,为青藏铁路横空出世“埋下了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