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局长眼中的广东地震
广东100~300年发生一次7级地震 投1300万元启动广州广从、珠江和瘦狗岭三大断裂带勘测
文 广州日报新闻蓝页记者 邱敏
印尼最近的地震再一次把全世界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太平洋火圈”。 这个环太平洋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世界上地震最频繁的地区,全世界90%的地震和81%的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地区。
事实上,今年对于中国地震工作者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10年前的2月3日,丽江发生7级地震,309人丧生;30年前的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成为了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死亡24万人;40年前的3月8日,河北邢台发生6.8级、7.2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我国人口稠密地区第一次大地震。
根据专家的强震活动轮回特征判断,我国大陆主要地震带可能已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时段,广东省的地震活动亦会进入相对活跃期。
为此,本报记者走进24小时记录着地球的“脉搏”的广东省地震台网监控中心,独家专访广东省地震局局长黄剑涛。
周期
广东100~300年发生一次7级左右地震,10~15年会发生一次6级左右地震,5~7年会发生一次5级左右地震
广东省发生的上一次造成重大伤亡的地震要上溯到1969年7月26日。那天早晨6时49分,阳江西南洋边海中发生了6.4级地震。当时共倒塌房屋10762间,严重破坏35965间,出现大量的地裂,喷沙冒水,当时广州也有震感。而更严重一次地震发生在南澳岛,时间在1918年,强度为7.5级。当时的县志记载:“人员死伤十之八”,南澳极震区绝大部分房屋倒塌被夷为平地,远离震中的广州也有破坏记载。
近十年来,广东省有5次地震造成灾害: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地震,我省死亡3人,伤600多人;1994年北部湾6.1级地震以及1995年北部湾6.2级地震,我省死亡1人,伤600多人;1997年三水4.4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500万元;2004年阳江4.9级地震,造成经济损失2300万元。
记者:广东省属于地震多发地吗?
黄剑涛:广东省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相对活跃的中段,东南沿海地震带包括了广东、广西、海南、江西、湖南和福建六个省区。
广东170多个监测台(网)可以及时记录到省内发生2级以上地震,以及邻省3~4级以上地震。广东虽然每年发生的小型地震多达1000次,级数大多在3级上下,人只有轻微感觉或者感觉不到,未对人员或房屋造成损害。
记者:那在广东省内哪些地方需要特别防御呢?
黄剑涛: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我省的粤东部分地区、粤西部分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列在其中。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停产1天,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到121亿元人民币。
记者:人们最近有一种感觉好像地震等灾难似乎越来越多,我们监测的数据是不是表明也多了呢?
黄剑涛:其实在一个时期内灾难的发生数量基本上是稳定的,就如能量守恒一样,地震在总量上也是平衡的。目前我们感觉发生得多,很大一个原因是信息发布得多,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关注度也提高了。过去10年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60年代自然灾害损失的9.1倍。
记者:专家们都谈到地震有周期性,广东省的地震周期性怎么样呢?
黄剑涛:根据历史地震统计,广东省及其附近海域每隔100~300年会发生一次7级左右地震,10~15年会发生一次6级左右地震,5~7年会发生一次5级左右地震。近百年来,广东及其附近海域有过11次6级以上地震(含2次7级以上地震),死数千人,伤数千人,倒塌房屋数万间。
预测
有些类型的地震可以预报,但具体什么时间,落在确切的哪个位置,仍然不可知
人类与地震的斗争持续了数以十万年,地震预报是地震学的终极目标之一,但至今科学家们在地震预测方面得出的结论仍然是沮丧的。在去年,美国地质勘探局的威廉·巴昆宣布试图预测地震的一个长期研究项目以失败告终,人们还无法实现短时间内准确作出地震预测。
威廉·巴昆发起的这个项目,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的帕克菲尔德镇,一段长40公里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安置地震探测器,试图以此来预测地震。帕克菲尔德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研究地震的最佳试验地。自1857年以来,这里先后发生了7次地震,并且间隔时间十分相近。据此,美国地质勘探局1985年相信,1993年之前当地将发生一起里氏6级地震。然而,地震却姗姗来迟,直到2004年9月28日才发生。而且,这次地震发生前没有任何预兆,甚至连最细微的张力累积都没有,这意味着地震发生前无法及时对当地居民发出预警。
记者:我们可以根据周期性来预测地震吗?
黄剑涛:周期是根据长久的历史记录算出来的一个地震发生的平均数,从目前的历史记录来看,周期律是可信的。当然周期是有误差的,有时候地震会提前来到,有时候则迟迟不来,所以周期律不能用于准确预测。地震是活跃期与平静期交替呈现的,大地震一般发生在活跃期。
记者:我们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地震吗?
黄剑涛:目前我国的地震预报,中长期预报水平比较高,但短临预报水平有待提高,有些类型的地震可以预报,有些则不行。一般来说,越大的地震越容易预报。比如说,2004年阳江4.9级地震,在前一年的地震趋势分析中,已提到“2004年最大是4.5级左右”,地点也估计在阳江。还有一次世界著名的成功预报是新丰江水库蓄水后在1962年诱发的6.1地震,当时我们已经预计到会有一次6级(8度)地震,当时的大坝是按照6度抗震设计的,我们立即对大坝按8度标准进行了加固。
记者:我们用什么手段来预报地震呢?
黄剑涛:用综合方法,地震发生在地底下看不见也摸不着,而且地震的孕育时间很长,我们有仪器监测,对地下构造,对震动、形变、地电、地磁、地化进行分析等,地震局基本上都是专业人员,学地质、地球物理、无线电、地球化学等。
记者:后来在唐山大地震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先兆类的事件发生,比如说鱼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蜻蜓和燕子四处乱飞,还有老鼠的集体逃亡。这些前兆是真实的吗?我们可以用它来判断吗?
黄剑涛:有些地震是有前兆的,比如先来小地震再来大地震,地下电、磁、热及物质运动的变化可能影响到生物界的神经,这就产生了前兆。
从监测的角度来分析,如果我们的监测网精度和广度足够的话,就可以对这些变化进行分析,进而推测大地震。但也有些地震是没有前兆的。
防震
发生同等破坏性地震时,美国的人员伤亡大体上是日本的1/10,中国的人员伤亡约是日本的10倍
地震的准确预测还无法完全实现,地震发生在哪儿也无法选择。在这种无奈下,人类把与地震较量的重点放在了建筑质量、应急救援系统等自身能够达到的领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据统计,发生同等破坏性地震时,人员伤亡发达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1/10。据国际GHI组织统计,20世纪前50年,每次大地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平均死亡人数均超过1.2万人;后50年,发达国家已降为0.2万人,而发展中国家地震人员死亡仍居高不下,20世纪下半叶全球死亡万人以上的灾害性地震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记者:我们目前应对地震的应急体系是不是还不够完善?
黄剑涛:虽然中国在预报等地震科技上居世界先进水平,但在地震的应对的社会体系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简单的例子,目前大城市都在建地铁,地震来了怎么办?日本就可以做到在测到震动比较小的头波来到后,新干线和地铁就可以紧急刹车停车。再有高速电梯,地震来了,能否紧急掣动确保安全?目前美国、日本可以做到,中国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还有煤气管的泄漏,地震来了是否有自动关闭系统?这个系统我们将着手在广州进行。
记者:那在建筑物防震方面,合格的有多少?
黄剑涛:目前,全省按规定应做地震安全性评价而未做的重要工程仍占较高比例,城镇老旧民房及农村民居抗震能力低下,地震灾害潜在风险很高。这次印尼地震也说明了这个问题。我国农村民居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抗震能力普遍低下。
发达国家做得比较好,2003年美国加州6.5级地震死亡3人,2004年日本新泻6.8级地震死亡37人,2005年日本福冈7.0级地震死亡1人。
应对
地震带来巨大危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众对地震反应过度造成恐慌
记者:在遇到地震的时候,我们这些市民个体应当怎么办呢?
黄剑涛:我们在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是很不够的,我想如果真的遇到地震,肯定有很多人会慌不择路从楼上跳下来逃,这绝对是不智之举。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地震,汕头地区受伤698人,死亡3人。本来汕头伤亡人数不应该那么多的,人们对避震不了解引起恐慌,有的爬窗有的跳楼,在上课的学生盲目乱窜致踩死人、挤伤人。
广东省地震局目前正在布置一个展览厅进行宣传和应急教育,很快就会对市民免费开放,也请市民关注。
记者:广州市目前在防震方面有什么新的措施吗?
黄剑涛:措施很多,例如我们将对广州市三大断裂进行勘测,包括广从断裂、珠江口断裂和瘦狗岭断裂。探测的目的是摸清这三大断裂的准确位置,研究它的活动规律。
国务院强调,城市建设要避开活动断裂带,要求把每个城市的断层搞清楚。这次勘测耗资1300多万元,估计历时两年。我们还将针对珠三角和粤东这两地,“织密”地震监测网。
特写:全天候监控地球的“脉动”
广东省的地震监测技术水平是全国最高的
就像人的脉搏一样,只要人还活着,脉搏就永远跳动。地球也有像脉搏那样地连续不断的振动,科学家们把地球的这种振动叫做“脉动”。广东省地震局的顶楼是广东省地震中心台网,记录着广东省脚下地球“脉动”的全省170个台网都把数据传输到这里。一台台的电脑上显示的图像有点类似医院中的心脏监控仪,一条条波浪形的线记录的就是地球的“脉动”。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当波浪线不断扩大,频度加密,上下剧烈震动的时候,就意味着地震来了。
广东省的地震监测技术水平是全国最高的,这是有传统的。在1962年,中国科学院地质部在广东研究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在成功地预测和解决大坝防震后,中科院大地构造研究所的人马划了一半给了广东省,成立了中南地质大队,最辉煌的时候他们管辖了10个省,北至河南和湖北。
近日,广东省地震局派了一个工作人员去印尼援建海啸地震监测系统的台网。虽然去援助印尼,但广东本身的地震海啸预警监测和发布系统也仍是空白。他们担心,菲律宾以西的马尼拉海沟俯冲带是7级以上地震的多发区,如果南海发生海啸,必然威胁到华南沿海各地。他们的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建立海啸预警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