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不少地方都喊出了重才、惜才、用才的响亮口号:“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要“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可一说掏“腰包”时,一些地方往往又开始“囊中羞涩”,反复强调财力紧张,真正花在人才投资上的钱并不多。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力资源丰富,如何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变为人才优势,是中国在新世纪亟须破解的严峻课题。为什么一些地方在人力资本投入问题上一动真格的,便舍不得“银子”呢?很重要的原因是,较之高楼大厦、工厂项目等投资,人力资本投入看不见、摸不着。这一点恐怕让那些急于“彰显”政绩的地方有点等不及了。
这种思维非常短视。人力资本有着神奇的作用,这种投资事倍功半。看看美国的历史:依靠物质资本发展,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成为百万富翁,耗费了百年光阴;依靠资源资本发展,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成为千万富翁,也花了五十载时间;而依靠人力资本发展,美国电脑天才比尔·盖茨成为亿万富翁,只用了短短十几年。同时,一项新近研究结果也表明,我国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大约是30%到40%,远高于20%——对物质资本的投资回报率。由此足见,人力资本投入比之物质资本和资源资本投入,更具倍增的效应。
现在常常被人忽视的一点是,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资本形式,并非内生而成,也需靠投资形成。想想看,我们每个人的智力、体力、健康、技能,哪一样不是投资的结果?没有投入,焉有产出?
当前,我国人力资本投入的现状却是两个“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一方面,家庭层面的人力资本投资非常到位,很多家庭都勒紧裤腰带,竭尽全力为子女将来的发展创造条件,而社会方面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水平仍很不够。另一方面,投资于人和投资于物的比例严重失调。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指出,中、美、韩三国在物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投资的比例上有明显不同。中国是30∶2.5,二者之比为12倍;韩国是30∶3.7,二者之比为8倍;美国是17∶5.4,二者之比为3倍。正是这种投资比例上的差距,造成了人力资本拥有量的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突出地表现在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方面的差距。
因此,除了一定的市场调节外,衷心期望各级政府不断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这必将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