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著名雕塑家吴为山的雕塑艺术展在南京大学展出,引来不少观众前往观看。
记者在采访吴为山教授时,他没有过多谈及自己的作品,反而对最近在国内引发热议的孔子标准像雕塑亮相山东文博会一事发表独到的见解。 他指出,“树立一个标准像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很容易概念化、庸俗化、固定化。”无独有偶的是,持吴教授相同观点的艺术家大有人在。
6月13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在济南向海内外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雕塑(初稿),以征集反馈意见。定稿后的孔子标准像将于今年9月在孔子诞辰2557年的祭孔大典上正式向全球发布。
此前,该基金会的副秘书长王大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之所以要推出这样一个征集活动,主要是考虑目前在国内有众多版本的孔子像,其中有的还神化或丑化了孔子。”王大千还强调,他们希望最终入选的方案能很好地展示出一个平民化的孔子、思想家孔子和教育家孔子。
消息传出后,引来一阵质疑声。
雕塑专家:
我们肯定持否定态度
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吴为山教授,是国内知名的青年雕塑家,以雕塑名人见长,曾为杨振宁、匡亚明、郭影秋等文化名人雕塑。在艺术展上,他告诉记者,历来对孔子的记载多见于文字和书画,这些都给我们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相对来说,雕塑较少,并且历代都有不同的认识,时代特色很浓郁。”
吴教授指出这个问题要分两种情况来看,“从社会认识学意义上说,有必要树立一个标准以正视听;但是从艺术创造的角度看,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他将严重限制其他艺术家的想象和创造。”
最后,他肯定地说:“问题在于做得怎么样,而不是谁发布的。所谓标准像现实一点地说也很难实现,不过最好不要有!”
为了验证吴教授的观点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昨天下午,本报记者又对中国雕塑学会副秘书长王中教授进行了电话采访。王教授用坚定的口气说:“我肯定持否定态度。”据他介绍,所谓的孔子标准像雕塑其实是以画家吴道子先生的一幅画为范本进行雕塑的,吴道子当时是一位宫廷御用画家,“而这幅画中对孔子的定位是代表那个封建王朝的,具有时代的烙印。”
因此,王教授认为从制作本身,“这个出处不能反映真正的孔子的精神状态,无法反映孔子的精神形象,没有任何一个理论依据。”
同时,王教授也表示“这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孔子是传统文化的精神象征,根本没有必要专门为他树立一个标准雕塑。”王教授还开玩笑说:“东西方的价值观念不一样,即使做一个标准像也未必能代表西方人的观点。反过来说,就是耶稣也没有一个标准像呀!”
王中教授最担心的是“标准像肯定会束缚住后人的想象力,因为这个标准就代表权威。”
南师大师生
有必要,但不要惟一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的大礼堂后面有一尊孔子的雕像,记者来到时,碰到不少临近毕业的学生在孔子雕像旁合影留念。还有不少老人和孩子在雕像附近歇息。孔子像后面是南师大的文学院。
采访时,南师大退休教师漆老师说他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他坐在孔子雕像的旁边,“我认为很有必要,这对于恢复我们的传统文化,深化儒学研究都有着极为重要意义。历史上对孔子的评价总是走向批判或颂扬两个极端,现在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孔子,早就应该还他本来的真实的面目。再者,现在海外很多地方都在兴办孔子学院,也是要立孔子像的。如果我们不能提供一个孔子的标准像,怕外国人会乱搞,因为他们的价值观毕竟与我们的文化有隔阂,这样反而又会使孔子的形象变得模糊。”
同时,他还指出,“如果要树立标准像的话,我认为至少应该体现其思想家的气质、学者的风范,还要显得儒雅、庄重。”
另一位文艺学专业的钱博士也认为很有必要,他说:“首先在宣传方面,孔子是个中心词,是个典型符号,你不能把它作为广告宣传,有必要树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像来着重体现其精神气质,从而区别于广告宣传。其次从文化传承方面,有利于我们把它作为一个认识平台去亲近历史,再现民族文化。”
推了推眼镜,他接着说:“我们校园里的这个孔子像就挺好,能够表现我心中的形象。此外,标准像应该有一套,并非只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姿势。”谈起标准像的作用,他则指出“就如同佛像在中国的认同过程一样,中国古化社会多注重个人领悟,而对形式的东西较为忽视。我认为在今天的社会,孔子像也可以作为一种语言,我们可以以此为媒介来更便捷地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
他还推荐说鲁迅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也提到这个问题:“老实说,中国的一般的人民,关于孔子是怎样的相貌,倒几乎是毫无所知的。自古以来,虽然每一县一定有圣庙,即文庙,但那里面大抵并没有圣像。凡是绘画,或者雕塑应该崇敬的人物时,一般是以大于常人为原则的,但一到最应崇敬的人物,例如孔夫子那样的圣人,却好像连形象也成为亵渎,反不如没有的好。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海外华侨:
夫子庙的孔子像就挺好
另外,在南京夫子庙的大成殿前也有一个孔子像,记者采访时也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参观。
海外华侨黄先生称自己就是专程来夫子庙参观的,听记者说要树立一个孔子标准像,他感到很诧异,连连摇头说:“没必要,没必要。”他认为“孔子距我们的时代太久远,关于他的具体形象,文献资料极少,根本无法复原。再者,我认为儒家思想也是一直在封建中国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之一,存在一些消极的成分,对孔子应该放在历史中去研究,无需兴师动众地去建什么标准像。”
说话的时候,他顺手一指身边的孔子雕像,“偌,这不也挺好的吗?”
不过,他也表示,“如果真要立标准像,最好根据汉代画像石上的孔子像,或许更符合原貌。总之,只要体现其教育家的形象就行了,关于圣人、素王的称号都要免去。若要想让海内外都认同,恐怕很难。”
在夫子庙附近住的老南京宋先生告诉记者,前几天他从报纸上看到了这个消息,感觉不大相信,也不可能实现。“因为你如何能立得起来?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你重新塑造一个标准像或许便于后人瞻仰,然而在百姓心中,孔子的影响还是很深的。与他们心中的形象符合的,他们易接受;否则,你也不能强行推广,强迫大众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