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初,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与南京农业大学、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合作,实施“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组织107名专家教授担任107个村的科技经济发展顾问,这一全国首创的科技兴农之举受到各界关注。 该工程实施3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用连云港市市委书记王建华的话讲就是——星星之火终将成燎原之势。
政府:科技唱戏的一次大胆尝试
到连云港任市委书记刚满一年的王建华,在昨天举行的“连云港市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总结表彰大会”上说,连云港有很多的农业资源优势,需要形成规模,需要扶持和引导。“对农民来讲,榜样的力量非常大。”王建华表示,“政府不能光靠行政手段去改变农民的生活状态,要通过典型去带动。”对于在连云港实施的全国首创“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王建华认为,“开篇很好。”同时,他又寄语与会专家、教授:“这个工程目前还是星星之火,但我希望它能成燎原之势,开出茂盛的科技兴农之花。”
连云港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全市80%人口在农村,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民致富的最大障碍是农民科技意识的落后。
2003年初,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与南京农业大学、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合作,实施“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组织107名专家教授担任107个村的科技经济发展顾问,期望借助外力助推农村发展,在现有经济发展状况和专业基础上,进行品种、技术上的更新改造、升级换代,使之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技示范村,现代农业生产的“样板田”,教学科研成果的孵化器,优良品种推广的生产基地。
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领导小组。明确乡(镇)、村“一把手”为“百名教授兴百村”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组织委员和政府科技助理为“百名教授兴百村”联络员,负责具体的联系协调工作。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海水水产研究所等单位也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专门办事机构,把参与“百名教授兴百村”作为考核有关教师和干部的重要内容。双方定期召开会议分析进展情况,研究遇到难题,积极协调解决。
“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是政府搭台、科技唱戏的一次大胆尝试,成功实现了科技支农常态化。
农民:教授让我们纯收入增长20%
南京农业大学长期从事科教兴农工作的专家汤国辉副教授形象地比喻:“教授给农民当顾问,变‘游击战’为‘阵地战’,由‘游击队’成了‘正规军’,科技成果转化也有了‘直通车’。”
在连云港市实施的“百名教授兴百村”工作中,精心挑选出的107个村都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通过这次工程,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希望通过融入专家的力量,通过典型示范的作用,以点带面,带动更大范围的农村致富。
工程伊始,每个参与村都建了一所农民学校,即采取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方法,加上专家的讲解,及时化解百姓的难题。在赣榆县门河镇中药材基地,说到南农大的王康才教授,祥和村的村民们都觉得格外亲切:“王教授常来,有时接到我们一个电话就往这赶。”去年夏季的一天,听说该村芍药积水严重,晚上7点,王教授还连夜赶到门河,指导农民排水。在门河镇,村民们诙谐地称王康才为“妇女大队长”。灌南县田楼乡振东村400多亩西红柿出现掉果、烂秧病等症状,农民一个电话打到了南农大,吴志行教授冒着酷暑在第一时间赶到该村……
南京农业大学一位校领导所说,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的实施,不仅使连云港的农民不同程度地转变了观念,增强了科技意识,增加了收入,而且也丰富了教授们的教学与信息内容,拓宽了专家的实验、科研思路。
不仅如此,“百名教授兴百村”工程也带来了农村面貌的改变。3年来,该市新建各类科技示范基地89个,实施富民项目117个;培训农民4.4万人次;107个村新品种种植面积已达45.8万亩,比实施前增加了27万亩。3年来,这些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20%左右,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市委书记:用体制保障教授干成事
“百名教授兴百村”为何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原因就在于,从工程实施之初就将专家和农民的利益紧密地联接在一起。
为了使新技术更容易被农民接受,科技专家不再是单纯的科技下乡的“奉献者”,也不再是无权无责的“科技顾问”,而是作为项目的主体之一,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与农民形成密切的利益共同体。在“百名教授兴百村”活动中,出现了教授以技术承包、技术入股、资金入股等合作的新模式。
随着对接村发展项目的增多,一个教授逐渐满足不了一个村的需求,对教授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满足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势在必行。赣榆县青口镇大庄村有养殖蓝狐、水貂的传统,与该村对接的南农大动物科学院王锋教授帮助他们解决了动物配种问题后,使养殖成本大大降低。可是,细心的王教授发现,农民们除了有养殖方面的疑问,还有对种植、毛皮加工等领域的需求,这已经超出了他的研究范围。为此,在他的筹划下,全市成立了首家“教授工作站”。这个工作站由多个村的不同专业教授集聚到一起,不仅实现了教授资源的共享,还促进了蓝狐、水貂等特种养殖产业化。
对于“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的未来,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寄予了厚望。王建华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让“百名教授兴百村”工程在连云港进一步发挥作用,必须提供必要的保障体制。王建华表示,连云港市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把“百名教授兴百村”列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继续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制度,并以乡镇为服务责任主体,强化各项保障措施,为科技专家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为基层和农户提供及时到位的信息和技术指导;将“百名教授兴百村”工作的运转费用列入财政预算,为深入推进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为来连专家教授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保障,真正使专家教授下得来、蹲得住、有事干、干成事。
本报记者 童金德 应志刚 特约记者 赵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