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景点之塔尔寺
记者建议进藏驴友先到塔尔寺看辩经适应高原气候
到达西宁后可稍作停留,一则适应高原气候,二则有几个景点不容错过
天路之旅 塔尔寺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也是格鲁派(黄教)的发祥地,是格鲁派六大著名寺院之一,蒙、藏、土等少数民族视塔尔寺为圣地,都以来此朝觐为荣。
塔尔寺辩经 如同高校学术辩论鲁派
出发之前,我们就计划在西宁停留三两天,一是为了逐渐适应高原气候,二则是因为西宁有一些值得一看的景点。 在“世界屋脊”青海,除了青海湖和青藏公路沿线的景观,被称为藏传佛教黄教圣地的塔尔寺是另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景点。毫无疑问,它成为我们此次青藏行的一个必到地点。
神秘殿堂:25座寺院错落有致
6月20日,稍作休息后,我们一行3人就迫不及待地直奔距离西宁27公里的湟中县鲁沙尔镇塔尔寺。虽然出发前早已从各种旅游书籍中看见过这座宝塔的形状,但当宝塔真正进入视线的时候,它的高大威严仍然震撼。
正值黄昏时分,骄阳依然似火。青海境内的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阳光在这里让人感受的已经不是晒,而是一种聚光灯似的对正面孔皮肤的直烤。我猜,那著名的“高原红”脸蛋跟这个恐怕有直接的关系。
远远就望见七彩飘扬的经幡以及8座巍峨庄严的白塔,不用问,那就是塔尔寺了,莫名地,心里突然生出一种肃然的感慨。因为不是旺季,游人三三两两的,并不多,倒是成群结队的僧人不断地来往穿梭,有的还不断地从各个角落里“冒”出来,安静而又步履匆匆地赶自己的路。
塔尔寺25座大小殿堂错落有致,经典的建筑风格将我们带入一个迷幻而又神秘的领地。根据我们随身带着的一本旅游资料介绍,我们知道塔尔寺的主殿是大金瓦寺,面积约450平方米。康熙年间青海蒙古郡王额尔德尼布施黄金一千三百两,白银一万两,把屋顶改为镏金铜瓦,因而称为大金瓦寺。
虔诚信徒:只顾膜拜不管过往游人
“三分看,七分听”,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寺内丰富的内涵,我们花60大元请了个眉清目秀的女导游。塔尔寺门前有不少持证的导游,很多导游为了吸引游客还特意穿上了民族服装。我们选的这个姑娘是汉族人,身上穿着的是广州这几年很流行的雪纺短袖衫。
进入塔尔寺是要买门票的,票价80元。门票采用的方式就像有些游乐场的套票一样,每参观一个殿需要在门口接受寺里的喇嘛“验票”。
由导游带领将整个塔尔寺走了一圈后,我们就把导游打发走,然后自己随意地在寺里闲逛。与其让导演按照印在门票上的9个游览点逐一跟我们做“流水作业”般的讲解,不如自己去瞎逛,说不定能发掘出更值得一看的细节。
在塔尔寺的主殿大金瓦寺门前,虔诚的信徒将我们的眼光吸引过去。他们或穿民族服饰,或着普通衣衫,正一丝不苟地进行着顶礼膜拜仪式。对于来来往往的陌生游客,他们或许都已经习惯了,并没有人抬起头来看我们一眼,他们自始至终都是那样的全神贯注。
喇嘛“考试”:辩经如同高校学术辩论
塔尔寺最宏伟的建筑大金瓦寺外面,有一个大院,这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聚集不同学习程度的喇嘛在这里辩经,通过辩经可以了解各自的学习情况。所谓辩经,是学习佛经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辩经的一组由3个僧人组成,一位是立宗者,提出自己的论点;另一位是对辩者,回答立宗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辩论;还有一位是裁制。辩论时猛击一掌,以加强语气,同时声音洪亮。
很幸运,我们恰好碰上了喇嘛辩经的日子。到达之时,离开始辩经还有一个小时,所以到院子来的喇嘛还不是很多,只有几个小喇嘛早早地来到这里沉思问题。我们好奇地上前与小喇嘛攀谈,才知道原来辩经的日子其实就等于他们平时的小考试,通过辩经可以了解到学习经文以及其他藏学的程度,只有通过辩经才能有资格被推选进行考核然后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
到了下午4点半,喇嘛们陆续来到院子里,他们分开几组坐在地上,而带着问题前来的喇嘛则站着面对坐在地上的喇嘛开始发问,每发出一个完整的问题,他们都以击掌为结束。坐在地上负责回答的喇嘛,有的很快就给出答案,有的则听完问题后作沉没思考状,如果这次不能回答问题,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将以此为思考重点,在下一次的辩经中,他们将要把答案带回来。热烈的辩经现场不亚于任何一个高等学府的学术辩论。
塔尔寺三绝:酥油花、壁画、堆绣
塔尔寺内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称为“塔尔寺三绝”,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酥油花相传是当年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联姻时,当地佛教徒为表示尊敬,让公主从长安出发时带来的,一尊佛像前供奉一束酥油花,之后逐渐在西藏成为习俗,后来也传到了塔尔寺。
塔尔寺的酥油花塑得非常精巧,形象逼真,堪称一绝。每年冬天,酥油花艺人就开始将纯净的白酥油揉以各色石质矿物染料,塑成各种佛像、人物、花卉、树木、飞禽、走兽,有的还组成各种宗教神话故事,到了农历正月十五举行灯节会的时候就被展出,一年一度,成为塔尔寺的盛会。
塔尔寺的壁画有的直接绘在栋梁上,更多的是绘在布幔上,或悬挂或钉在墙上。壁画染料选用的是矿物染料,色泽艳丽,保持经年不褪色。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每年6月有观经会,其中一个经典场面是将数十丈长、绘着大佛像的布幔在山坡上高高挂起,叫做“晒佛”。大佛像长十余丈,宽六七丈,从山顶一直展到山腰,气势壮观,供数万游客信徒瞻仰膜拜。
塔尔寺三绝中,我最喜欢的是堆绣。那是用各种颜色的绸缎剪出各种形状,再把羊毛、棉花之类的东西填充进去,在布幔上绣上佛像、佛教故事、山水、花卉、鸟兽什么的,是非常特别的宗教艺术品。据导游介绍,塔尔寺大经堂内悬挂的堆绣“十八罗汉”珍品,就是塔尔寺艺僧们巧夺天工的艺术杰作。堆绣是塔尔寺独特的传统艺术,是艺僧们美妙的艺术佳作。
管家婆账本
午餐:60元 这天中午为了省时间去塔尔寺,我们找到了一家面馆吃午饭,面食在青海比米饭更加受欢迎,随便找一家店都能吃到面,但是并不是每一家餐馆都有米饭,这对于广州人来说可能会有点不习惯。
车费:24元(单程) 从西门广场就能很容易找到出租车去塔尔寺,司机一般会收6元一个人,一辆车等齐4个人司机就会开车。如果是乘公交班车,每个人的车费也要5元,加上到了湟中县城之后还要坐三轮机车到塔尔寺也要3元,所以车费跟坐出租车直接到达是一样的价钱,加上班车一路要上客所以无论时间和金钱上都不值得。
导游费:60元
晚饭:178元(7人) 晚饭在西宁最著名的当地人最喜欢去的董董吃烤羊肉,我们3个加上当地的4个朋友吃了一大桌子的菜,单是烤羊肉就吃了100多串,每串5毛钱,加上手抓羊肉和羊颈等等出在羊身上的东西,一顿下来7个人都撑着肚皮走出店门的。
兄弟我在西藏的时候
我把皮蛋瘦肉粥带到西藏
贾弘业,1949年生,广州人,援藏干部。1977年中山大学毕业后与另外17名广东工农兵大学生到西藏山南地区第三人民党校从事汉语言普及教育工作。援藏9年,1986年3月调回广州。
“西藏要通铁路了,我想回去看看。”这是援藏干部贾弘业的心愿。
1977年4月8日,贾弘业从广州出发进藏支援建设。入乡随俗,到西藏后,贾弘业逐渐爱上了藏食。酥油茶、风干鱼、生羊肉、血肠子,跟西藏人一样吃得津津有味。而他的西藏好朋友扎西平措则爱吃广州的皮蛋瘦肉粥。
在高海拔、低气压的西藏高原上煲粥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要说粥里的瘦肉不容易弄到,就是要把米煮熟、煮透都不容易。
拉萨城内没有集贸市场,想买鱼买肉的人都得四处打探,哪个屠宰办有肉卖。当时是凭粮票限量认购,一家一个月只能买半斤猪肉。贾弘业说,“在当时能抢到一块腱子肉绝对是一家人笑得最灿烂的事情。”
在3800多米的高原上,普通铁锅根本煮不烂生米。这时候,贾弘业从广州带去的高压锅可就派上了大用场。“用高压锅煮粥,压20多分钟,米粒就跟用小火煲粥时的一样,口感细腻滑润”。扎西平措每次喝着皮蛋瘦肉粥、嚼着腊肠的时候,就会美滋滋地冲着贾弘业或者别的西藏同胞说:“我到广州了!”贾弘业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不禁笑了起来。
到了西藏后,贾弘业被分配到山南第三人民党校。教学一周,贾弘业发现藏族干部认识的汉字跟刚读一年级的小学生一般多,而八成的藏族干部都不会说汉语。贾弘业就自己编撰了一本汉语启蒙学习课本帮他们“扫盲”,两年后所有藏族干部都能看报读书了。
时报记者 周芳 田桂丹
记者指路
什么人会有高原反应?
问:前方记者,前天看报纸知道你们到达西宁后并没有出现一般人想象的很强烈的高原反应,请问什么人才会有高原反应呢?广州丫丫
时报记者: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但也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讲,什么样的人会有高原反应没有规律可循,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它,许多的反应症状都是心理作用或有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当然,平常多锻炼身体,加强体质对缓解高原反应还是很有帮助的。
进藏要带什么药品?
问:我打算在青藏铁路开通后去西藏玩,不过我体质不算很好,请问进藏需要带些什么药品?小李
时报记者:可以准备一些常规感冒药品、胃肠类药品和一些去热止痛的药品,如:感冒片剂、感冒冲剂、泻痢停、清凉油、扑尔敏等,若对高原反应没有信心,可以准备一些抗高原反应的药品:百服宁(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高原安(抵西藏后服用)、西洋参含片等(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我们还建议您出发之前的一段时间内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专栏“兄弟我在西藏的时候”虽名为“兄弟”实不分男女主要讲述广州人到西藏游玩或工作的趣事新鲜事郁闷事如果您去过西藏并且有一些经历想跟我们一起分享欢迎给我们发邮件讲述您进藏的故事,或来电提供采访线索,我们的记者将及时跟您联系。
联系电话:020-34323096
邮箱:jjb@xxsb.com??
本版撰文 时报特派青藏记者 幸琦昕 朱蕾
本版摄影 时报特派青藏记者 龙成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