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协调住进外来人口救助中心;海淀拟推流浪未成年犯常规救助措施
本报讯(记者李欣悦)“那里专门救助你这样的流浪孩子,你有自己的房间,没人欺负你,每天都会吃饱,有书看。”当聋哑教师把法官的话一句句“翻译”给赵东(化名)后,这个坐在被告席上的少年站了起来,伸出两个拇指,用力地弯了弯,表示“谢谢”。
聋哑少年被拐进京
昨日下午,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对两个聋哑少年进行了宣判,认定二人构成盗窃罪,其中温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1个月,对于不满18岁的赵东,则免于刑罚,当庭释放。因为寻找不到赵东的家人,在海淀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协助下,将其送往海淀区外来人口救助中心。
据主审法官宋迎介绍,赵东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去年4月,被一名聋哑成年人拐带到北京行窃。宋法官说,考虑到赵东在北京举目无亲,没有生活来源,就这样让其回归社会,为了生存他很可能再次犯罪。于是,法官试图帮助其寻找父母。在中残联的协助下,终于查到了赵东的户籍所在地,但却得知其父母早已离异,常年在外,家里的住房也已经拆迁。
救助有望制度化
于是,“法官妈妈”尚秀云联系海淀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民政局。经三方努力,最终将赵东安排在海淀区外来人口救助中心。未委会领导表示,如果一段时期后仍找不到赵东的家属,将通过区残联为赵东安排一份合适的工作。
尚秀云表示,为了将这种救助制度化,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将联合相关部门,拟于下半年推出一套专门针对判处非监禁刑或刑满释放的流浪未成年犯的常规救助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