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外地旅行,总要带些小礼物回来送人,做个纪念。这次去美国也不例外。美国的礼品很贵,特别是在旅游区,叫个东西,不论大小,10美元算是便宜的。这些东西在国内很难拿得出手,两块钱人民币都不值。不仅如此,你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这是多次往返美国,饱经沧桑的人告诉我的,买东西时一定要看好,看仔细,一不留神就会买个中国制造。 这样的礼品带回去很令人生疑,人家会做出这种猜测:没准是在国内买来糊弄人的,进而怀疑你的诚意,乃至人品。花了钱还败坏了名誉,不值。
为了避免嫌疑,买东西时多了个心眼,看好的东西,先看一看产地,翻过来调过去地找“China”,中国产的别买。然而奇怪的是,凡我们看上的东西,基本都是中国制造,屡试不爽,真见鬼了。我和老伴曾深入探讨过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我们的审美观念已经彻底中国化,这是溶化在血液中的事,很难改变了。后来再买东西时有意调换眼光,但问题并未解决,中国制造仍然如影随形,审美问题并不是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中国制造太多了,无法躲避,你想买非中国制造,难!
中国原驻法大使吴健民先生曾说过这样一件事,有次去美国,一个美国朋友跟他开玩笑说:“现在给您送个礼物很难,因为买不到不是中国造的东西。”
回国后在网上看了一篇美国家庭主妇萨拉·班吉奥尔尼写的文章《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作品发表在美国的《基督教箴言报》,文章发表后,不得了,作者一夜成名,在美国和中国影响都很大。
事情是这样的,这位家庭主妇,做了一个试验:圣诞节过后两天,她家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抵制中国产品的活动。但结果这一年过得一团糟,因为中国货在美国无处不在,美国人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已经到了躲不过绕不开的程度。
在美国买礼品的时候,我一直在回避中国制造。但如果这个东西留给自己用呢,那完全是另一码事了。我在美国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康柏的,上海制造,比国内便宜一两千元,一双耐克旅游鞋,也是中国制造,只有50美元,国内怎么也得一两千人民币吧。当然,我看中的不光是价格,还有质量。国内商贩经常扯破嗓子喊:出口转内销!千万别信,蒙人的。出口转内销我的才是正宗。
说到商品质量,我知道美国超市的商品绝对是一分钱一分货,你大可不必担心假冒伪劣。美国的顾客是上帝,是爷爷,商家是子民,是孙子,战战兢兢,赔着万分小心做买卖。在美国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有这样一件事,有个人到麦当劳店吃快餐,喝咖啡时烫了嘴,于是把商家告上法庭,要求索赔,官司居然赢了。社会反应也不尽一致,有替商家打抱不平的,但从此麦当劳店贴出了告示,告知咖啡烫嘴,喝咖啡小心却是真的。有言在先,再出事别怨我了。
被如此挑剔,如此矫情的美国消费者认同,信任,依赖,以致于离开中国制造生活就会一团糟,看来中国商品的质量确实过得硬。
由此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升起,中国人了不起,中国人聪明能干,诚信重诺,认真负责,中国制造为国家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
不过,我要问一句,国内的商品怎么了,假冒伪劣怎么会这么多,不信你到商店,超市上随便转上一圈,如果你想打假查假,不必太费力气,也不必太专业,保证不会让你空手而归。
毋庸讳言的事实是,大到关系国计民生的道路,桥梁,楼房,小到生活日用品,假冒伪劣横行无忌,最可恨,也是最可怕的还是菜篮子、药匣子。当我们在电视中,在报纸上,在老百姓的传闻中,以及亲眼目睹,地沟油,注水猪,塑料大棚里激素催生的瓜果蔬菜,还有能致人死命的婴儿奶粉和假酒,想起来就让人心惊胆战,普通百姓的生命已经处于没有设防的危险之中。
中国制造在美国与中国市场上的表现竟然有天壤之差,难道是内外有别,先人后己,把好的卖给人家,次货留给自己,大国风范,国际主义?不是说顾客是上帝吗,美国顾客是上帝,中国顾客就不是上帝?世界上难道还有两个上帝不成?
商场上要讲道德,但更讲法律,要按市场规则办事,你拿假货去糊弄外国人,人家不干,商检可不是吃素的,退货,制裁,处罚是严厉的,骗人等于骗己,等于自断生路,等于自掘坟墓。
既是市场经济,商人都有巨大的利益驱动,都有追求高额利润的趋向,都有在利益的大道上没命狂奔的激情。那么怎样才能在这辆惯性巨大的快车上安装制动装置?靠顾客的维权意识?靠王海式的民间打假?我想这些都是靠不住的,在商家面前,消费者永远都是弱势群体。还是要靠法,靠坚强有力的执法部门,监管部门。
从美国市场优质的“中国制造”及国内的假冒伪劣来看,聪明的中国人“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国人什么时候才能够享受优质的“中国制造”,让那颗吊着的心放下来?(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