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流浪儿当庭喊出“爸爸”
鉴于被告犯罪时未成年并有坦白情节 法院决定免予刑事处罚当庭释放
■摄影/本报记者魏彤
本报讯 “小赵你先住进救助中心,法庭会继续帮你寻找爸爸、妈妈……”站在法庭右侧的手语老师把法官的话翻译到这里,此前一直用手比划说话的被告———聋哑人小赵,突然从嗓子里发出了小小的一声:“爸爸———”这是昨天下午发生在海淀法院少年法庭上的一幕。
昨天,刚满16岁就被他人拐带到北京并被教唆盗窃的聋哑流浪儿小赵,在海淀法院等候宣判。 小赵先后盗窃两起,案值2100余元。按照北京市盗窃金额1000元即构成盗窃罪的规定,小赵的行为已构成犯罪。但是海淀法院审理认为鉴于小赵犯罪时尚未成年,又是聋哑流浪儿,并有坦白情节,所以根据最高法院新出台的审理未成年犯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司法解释,决定对小赵免予刑事处罚当庭释放。
法官妈妈尚秀云介绍,过去像小赵这样的少年流浪犯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被判入狱极有可能被“交叉感染”,要么释放后流入社会,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和监护人继续犯罪。海淀法院将通过小赵的案例,探索安置接收流浪少年犯的制度。
昨天小赵被当庭释放后,由海淀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工作人员陪同,被安置到海淀区外来人口救助中心。小赵将在“未保委”一位大哥哥和专门为他聘请的手语老师的陪同下,一直住到法院找到他的父母为止。海淀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在法庭上向小赵发放了生活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