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世纪大毒枭刘招华的生死迷途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公布,备受关注的刘招华特大制贩冰毒案将于6月26日在广州开庭审理。为进一步揭示刘招华作为世纪大毒枭的生死迷途,以及东窗事发后洗白身份又成为大“投资商”的匪夷所思的经历,记者近日分赴福建福安、广西桂林和北京,实地采访大量的人和事,旨在警示人们——人类社会阳光向上,不容任何人荼毒它。
1996年5月底,在福安市赛岐镇,刘招华的第一家冰毒工厂开工,首批生产出20~30千克冰毒。
1997年,刘招华躲到三亚,并娶了第二个妻子。
1998年,刘招华在广东普宁造出一吨多冰毒。
1998年底,刘招华“转战”宁夏银川,生产了近30吨冰毒。
1999年11月3日,刘招华回到广州,再次案发,骑自行车逃出广州。
1999年底至2000年初,刘招华蛰伏在青岛一套民房中经营彩票。
2000年,举家移居桂林漓江花园185号。
2004年底,潜回福安老家。2005年3月5日被捕。
“我要在医药学方面发展一定会是专家”——记者与大毒枭面对面
2005年3月10日,《人民公安报》记者胡玥被授权独家采访刚刚抓获的刘招华。采访在福建省看守所特审室进行。
特审室南北各开着一道门。记者随主审侦查员阿光从北边的那道门进到屋里。阿光指着另一道门说,刘招华一会儿将从那道门进来。不久,那边的门外有了三三两两的脚步声,间或有高高低低的男人的说话声、笑声……门便是在含混不清的说话声和笑声的起落里被推了开来……刘招华看上去比照片上高大健壮。
刘招华一眼扫过来,看见屋子里多了一个陌生的人,礼貌地冲着记者点点头。
刘招华一坐定,侦查员便将已沏好的茶水递给刘招华,刘招华看了看纸杯说:“今天的茶不错!”
阿光说:“刘招华,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公安部的‘胡处长’。”
刘招华嘴角挂着一丝看出某种破绽的笑:“公安部哪个处的?”
记者:“你猜猜看?”
刘招华:“要我说嘛,公安部缉毒局的领导来过了,省厅缉毒局的领导也来过,现在再来的,肯定是要搞宣传报道的文字记者吧?”
记者将随身携带着的DV机、录音机以及照相机统统从包里取出来,问刘招华:“你不介意吧?”
刘招华冲记者笑着说:“当然,没关系,我不介意!”说着,用左手从兜里掏出一把糖来放到桌子上,旁若无人地剥开一块放进嘴里……
见记者笑起来,刘招华也笑着说:“吃糖有什么好笑的?吃糖可以防止老年痴呆!”
记者:“反正你也活不到老年,还怕痴呆不痴呆?谁给你的糖?”
刘招华:“跟我住一个号里的,他们有什么好吃的都给我吃!”
记者:“人家为什么都给你?”
刘招华(得意地):“我随便告诉他们一个方子,他们以后出去,一生就衣食无忧了。”
记者:“什么方子?不会是冰毒配方吧?”
刘招华:“你不要这样想我,我在医药学方面也还是很有研究的,从前算命的跟我说,倘若我要在医药学方面发展,一定会是医药学方面非常有造诣的学者或是专家。”
记者:“我有薄荷糖你吃不吃?”
刘招华摆摆手说:“给死刑犯吃东西会很‘衰’的!”
侦查员阿光:“哎,刘招华,那我们每天都给你倒水喝呢?”
刘招华:“这个倒水跟吃东西是两回事嘛!”
1990年
月薪50多却花2万元盖房
1989年至1994年,刘招华作为一名排级干部专业到了福安法院任法警。可是,早在1990年,刘招华就拿出了2万元在自家的老屋后与邻居一起建起了一栋三层楼的房子。这栋建在半山腰上的房子,至今依然是当地最高、最突出的房屋建筑。刘招华的二姐告诉记者,这钱主要是刘招华拿的,兄弟姐妹们也凑了不少,当时花了2万多。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刚刚转业的排级干部工资每月才50多元,刘招华怎么可能拿得出这么多钱?刘招华的邻居及儿时玩伴刘卫民回忆,刘招华曾跟他说,钱是一名“台湾人”给他的,而这个“台湾人”是刘招华在平潭当兵时认识的。
1991年
被调到市里招商引资
16年前,现任福州市人民法院政工科主任的雷阮玲时不时要与刘招华打照面。可是一年后,刘招华就逐渐消失在雷阮玲的视野里。
“1991年,刘招华被市里抽调去搞金山工程,也就招商引资的金山银山。虽然还在法院挂个名,其实各种关系已经到市里去了。”
回顾刘招华的人生历程,1991年可能是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前,他是一个优秀的法警。1990年他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1年,当地开展法院系统执行大会战,他因表现出色被记三等功。可是,“1991年之后,我基本就没有看见过刘招华了”,雷阮玲回忆道。
1996年
斥资百万盖豪宅制冰毒
去搞“金山”的刘招华到底为福安市招回了什么商引入了多少资,现在已经没有记录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阶段,刘招华与“台湾人”是越走越近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招华富了起来,在老家赛岐同时拥有两家公司——麦特有限公司和宏发塑胶有限公司,而且都是与“台湾人”合办的。1996年,刘招华在赛岐苏阳村附近投入百万元在赛江边建起了一栋三层楼的别墅。而也就是在这栋别墅里,刘招华第一次用合成方法制造了冰毒。
1997年
毒枭首次浮出“冰”面
1996年7月5日,毒贩陈文印、张明辉被警方抓获,并于1996年12月底一审被判处死刑。他们主动坦白检举冰毒是从福建省立医院内一个叫吴晓东的人那里拿的。而货主是吴晓东的姐夫刘招华。1997年1月6日晚9时,福州警方在福州市古楼区温泉路14号省立医院宿舍12幢403单元抓获了刘招华的小舅子吴晓东。
1997年1月9日凌晨,福州市刑警支队组织力量搜查了福安市赛岐镇苏阳村和溪里村交界处刘招华开设的地下制造冰毒工厂。
但早在1996年12月31日,刘招华就带了原来做生意赚的近20万元离开了福安。先是在福州铁道大厦住了两个晚上,1997年1月2日,他离开福州,独自一个人前往古田的雪峰寺,在寺庙里呆了5天。福州警方直捣刘招华的冰毒工厂时,刘招华已动身前往广东普宁。
刘招华先是在普宁继续制毒,后来工人们不小心把已生产出来的大约一吨多毒液都弄翻了,四溢的液体把工厂边上池塘里的鱼全都毒死,迫使他最终将冰毒工厂撤离普宁,远走宁夏。1998年的8月底,刘招华把在普宁工厂所有的设备分三四批共十多辆货车,从普宁运往宁夏。
1999年
警方意外发现大批冰毒
1999年11月3日,刘招华由宁夏到广州。第二天,警方查获一宗贩卖海洛因案。在案发现场,警方发现一间紧闭着门的房子。门打开后,554箱,12吨多的冰毒出现在办案警察眼前!而那时,刘招华正躺在广州总统大酒店包租的818房间里。当天下午4时多,刘招华在总统大酒店附近的商店里买了一辆自行车,装作当地人从容地骑车出城。
逃到青岛后,刘招华在四川路水产码头附近租了一套民房,承包了10个福利彩票销售点,开始经营彩票。这期间,刘招华经常前往某大学请教生物系的老师,学习有关天然产物的知识。
2000年
利用人口普查“洗身份”
2000年初,刘招华潜入广西桂林,化名“李森青”,以“投资商”的身份频频抛头露面,成为当地招商引资部门的座上宾。
2000年3月,在桂林全州县全州镇城关派出所的辖区居民档案里,开始出现一个名叫“李森青”的男子。同年4月和5月,又先后冒出“周倩”(即李晓青,刘的第三任妻子)、“周杰”、“李华”(即郭锐荣)等3人。他们都是从这个县龙水镇“农转非”而来,都是刘的亲友。
根据司法机关后来查明的事实,刘招华及其亲友成功将身份“黑洗白”的路径大致为:先通过商场上的朋友胡某把此事交给全州县龙水镇安陂村的中介唐某办理。唐某又从龙水镇同安村委获得盖章证明,证明“李森青”等人是本村人,但“户口漏登了”,继而从龙水派出所取得农村户口,然后以“农转非”名义转入全州镇,入户城关派出所。
桂林政法系统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刘招华等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落户”有一个大背景:2000年全国人口大普查为漏报人员上户提供了便利条件。
2001年
创建森森生物科技公司
尽管“李森青”身份证上的地址是“全州镇民主路221号”,可刘招华一天也没在那里住过,他在桂林市七星区的漓江花园购置了一套六室二厅约170平方米的二手小别墅。这里同时也是刘招华开办的“森森”公司的注册地址。刘招华与李晓青在此以夫妻身份出入,并于2002年生下一男孩,取名“彬彬”。与其同住者还有“李华”和“周杰”。
和许多通缉犯销声匿迹、切断与外界往来不同的是,刘招华逃往桂林时频频制造出大的动静,靠编织一个又一个宏大而虚幻的投资神话,一度成为当地一些县乡领导的座上宾。2001年9月,刘招华在桂林高新区创建桂林市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在凤凰林场种植红豆杉,他以“李森青”的名义出任董事长。
根据协议,“第一年应完成工厂建设,投入1.3亿元,3年内完成总投资3亿元”。但凤凰林场的原职工老刘记得,在协议签订后的1个月里,“李总”在苗圃和场部之间跑前跑后,一个月后,他就很少来了。而且,自从在苗圃里栽种好红豆杉苗后,就不再打井施肥了。至于1年之内投入1.3亿元完成工厂建设,“根本就是纸上谈兵”。
2003年
整修山洞加工“洋葱素”
2003年5月,刘招华又来到离凤凰林场10公里远的两江镇白岩村,共征地20亩,宣称准备投资8000多万元在这里兴建“洋葱素”加工项目。刘招华还看上了村旁的一个山洞:洞里的面积足有一个足球场大小,尽头还有一个小洞,深数百米可直通后山。他把山洞租了下来,称“要建一个冷库”,并委托村民将那山洞底部整平,将山洞拓宽,因为他想把汽车开进去。可就在把20亩良田整平、把山洞拓宽后,刘招华再无下文。“他总推说没有资金,后来就发现他不断地变换手机号码。”两江镇一工作人员事后回忆。
“刘招华不过是靠投资树立正经商人形象,同时在穷乡僻壤圈地,伺机制造冰毒。”这种猜测在桂林民间颇受人认同。
2004年
在山洞里藏了16个日夜
2004年11月24日下午4时,公安部通过电视直播发布A级通缉令,悬赏38万元通缉在逃的五大毒枭,刘招华被列为头号通缉嫌犯。此时的刘招华正坐在桂林的红云烟酒店一边喝茶一边看电视。当晚10时,眼见身份败露,刘招华抛下妻儿,和“李华”迅速出逃。25日白天,两人一直都待在车上,在桂林雁山一带走走停停,最后想起在临桂县五通镇附近有一个废弃多年的山洞。
这是备战备荒年代留下的废弃兵洞,洞口不足一米见方,洞中有洞,当年被用来存放战备用水。刘招华靠吃方便面、饼干、火腿肠度过了16天的山洞生活。同年12月14日,警方终于搜查到他藏身的这个洞,却只见到了“刘招华到此一游”几个字。原来,两天前,在同伙的接应下,刘招华趁着夜色溜出了广西,又潜回广州,最后潜逃回了福安,住进了福安市街尾27号一间出租屋里。
据房东沈细荣说,2005年1月底,有中介公司给她电话,说有一个姓郭的人要租住她三层楼的房子。见面后,打扫好卫生,这位郭先生对沈细荣说:“我有位朋友要进来住,以后水电费电话联系吧,你就不要来了。”沈细荣虽然觉得奇怪,但却没有想到住进来的是一位毒枭。
2005年3月5日凌晨4时多,就有邻居打电话告诉沈细荣,说大批武警跑到她家里去抓人了,说她家住了一名毒枭。
记者探营
桂林漓江别墅阳台晾着几件衣服 可见逃得十分匆忙
刘招华藏匿在桂林时住的是一栋两层半的联体别墅,处在漓江花园别墅区的最深处,门牌号185,屋后是一道矮墙,一翻身就能越过,看来这个大毒枭即便是在选择临时栖所时也不忘留下一条“退路”。
记者到达时,院落的铁门紧闭,房门上贴着公安局的封条。狭小的院子成了一个杂物间。路过的一位小区居民说,刘家的院子铁锁早已经被弄开,供小区物业存放垃圾车、铁铲、扫帚等清洁工具。记者注意到,楼顶的晒台上至今还晾着几件衣服,可见刘招华一家人逃跑得很匆忙,连衣服都来不及收拾。
斜对面邻居家一位老太太告诉记者:“我最后一次见到‘李胖子’(指刘招华)还是通缉令发出的前两天的下午,他牵着儿子的手在花园大门旁走动,此后就再也没有出现。他老婆在通缉令发出的当天下午5时还露了面。可当晚警察来这搜查时却扑了空!”小区的一名保安员说,夫妇俩都喜欢打牌,在小区里有不少牌友,夫妻俩经常为对方输了钱而吵架。有人事后认为,刘招华在邻居面前装好人、装小气,是想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市井小人物。
刘招华其人
1983年入伍前,在福安市赛岐镇汽修厂当学徒工;
1983年11月,应征入伍,在武警福州边防支队当兵;
1985年7月至1987年7月,在武警福州指挥学校学习后勤专业(中专);
1987年7月,被提升为干部,任武警福州边防支队平潭县大队正排职助理员;
1988年1月,任武警福州边防支队平潭县大队屿头派出所正排职干事。在此期间曾代理司务长,因贪污公款145.15元受到支队行政记过处分一次、团内严重警告处分一次;
1989年12月,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被安排在福安市人民法院任司法警察;
1994年12月,辞去法警职务;
2005年3月,涉嫌制毒被抓获;
2006年6月26日,在广州受审。
众人眼中的刘招华
儿时刘招华 聪明好学又孝顺
1967年9月,刘招华出生在赛岐一个贫困的家庭,兄弟姐妹总共五个,大姐刘月清(同母异父),大哥刘招福、二哥刘招禄、二姐刘月春,刘招华最小。父亲是做豆腐的,母亲身体不好,家里非常穷,但刘招华从小就表现出与常人不同之处。“他特别好学。”刘月春说,小时的刘招华特别喜欢看书,喜欢钻研,学习成绩一直都非常好。对于这一点,刘家的邻居都表示认同。他的一位小学同学就告诉记者,刘招华小时候成绩不错,人很聪明。
刘月春眼中刘招华的“好”不仅仅是他好学,还包括他对母亲的孝顺和品性的坚韧。由于母亲身体一直不好而且信佛,刘招华和刘月春在小时候都曾为母亲祈福吃斋,刘月春吃了1年,但当时9岁的刘招华为母亲吃了3年,直至12岁时母亲去世。这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双面刘招华
当掉嫁妆安葬陌生人
传闻中刘招华“宁可给情妇1000万元,也不愿意给哥哥400元。”对此,刘月春极力驳斥。刘月春给记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刘招华在1997年逃跑后,刘月春将他5岁的儿子接到家里住。有一次,孩子吃完饭后,将剩下的饭菜放好,好像留给其他人吃似的。刘月春就问:“这饭留给谁吃。”幼小的孩子说:“给爸爸吃。”刘月春这才知道刘招华还保留了在家时的习惯,那就是吃剩饭,虽然那时刘招华早已经发家致富。另一件事则发生在1996年。当年,赛江上发现一具浮尸,没人管。刘招华当时虽然因为建别墅及开办工厂,手头没钱,但看到后依然将妻子的金银首饰嫁妆拿去当掉,将浮尸安葬了。
当地人眼里
只识凯哥不识刘招华
“刘招华?听说过吗?”在福州,在宁德,普通市民的回答往往是“没听说。”记者没想到,一个头上戴着世纪头号大毒枭帽子的人,在福建的知名度竟这么低。
“刘招华没听过,我只听过凯哥!”福州出租车司机池师傅所说的凯哥,是前福州首富、涉嫌为中国最大的贩毒集团洗钱并因此被国际刑警通缉、与当地高官关系密切的凯旋中国集团的董事长陈凯。“对于刘招华,目前的报道无疑将其神化了。”的哥告诉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