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地方选举中大获全胜的保守派大国家党并没有得意忘形,弹冠相庆,而是保持少有的低调。他们会记起2002年在地方选举中大胜,但在6个月后总统选举中败北的教训。
管窥韩国总统大选前哨战
□詹小洪
在韩国政治生活中,有三种重大的选举:5年一届的总统选举、4年一届的国会议员选举和4年一届的地方选举。 今年5月31日韩国举行了地方选举,选举了16个广域市(相当于我国的直辖市)和道(相当于我国的省)的地方团体长,即市长和道知事;230名基层城市市长(类似我国的县级市或地级市)、郡守(相当于我国的县长)、广域市所辖区的区长;733名广域市、道的议员;2888名基层市、郡、区议员。由于明年下半年就要拉开下届总统大选序幕,所以这次地方选举实际上就是总统大选的前哨战。选举的结果对韩国政治版图划分、未来政局走向都将发生深远影响。对这场尘埃落定的韩国地方选战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近邻韩国的政治运作和政治生态。
5·31地方
选举前后的政治版图
在韩国,不同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不同年龄、不同收入阶层和不同区域的选民的政治态度差别很大,进而对选战的态度也迥然不同。大致来说,韩国政坛可以划分为保守阵营(或称右翼)和进步阵营(或称左翼)。保守一方主张以巩固韩美同盟作为韩国外交的基础;经济上强调增长第一(相当于我国的效率优先);对与朝鲜的民族和解、统一多持谨慎态度。保守一方主要党派是大国家党。上流社会的工商界人士、大知识分子、政府高官多属保守阵营。从年龄上看,经历过50年代朝鲜战争的中老年人持保守理念的较多。进步一方强调自主外交和自主国防,实际上是要减少对美国的依赖;经济上主张分配优先(相当于我国有人主张的公平优先)、全国各地区均衡发展;积极主张与北方实行民族和解最终实现民族统一。进步一方主要党派是执政的开放国民党和国会第三大党民主劳动党。韩国社会中下收入阶层、40岁以下的国民持进步理念的居多。
需要说明的是,在韩国政坛,利益比理念或是非来得更重要。为了争取选票,政党之间的合纵连横在所难免,即使是保守和进步阵营内部也经常分分合合、改换门庭。如持进步理念的新千年民主党(下面简称民主党),2002年是支持卢武铉竞选总统并获胜的执政党,但卢上台后不久,就退出了该党。该党在2004年竟联合保守的大国家党弹劾了卢武铉总统。所以在韩国,保守和进步或左右翼的划分并不很严格,甚至还不如台湾可以较清晰分出泛蓝和泛绿两个阵营来。韩国更多的民众还是持中间政治立场。
从1988年金大中上台到2003年卢武铉登基,连续两届总统都是由左翼人士担任。而地方上一直是保守势力占优势。2002年地方选举,保守一方夺得了16个市长和道知事中的11个。在国会,以前多是“朝小野大”,在野党议席往往比执政党多。但2004年的国会选举,卢武铉总统所在的执政党开放国民党,趁“弹劾逆风”,大获全胜,所以目前在国会,是进步一方占多数议席。
鉴于本次地方选举具有明年下半年总统大选前哨战的特别意义,朝野双方都做了精心准备,均表示志在必得。在野的大国家党提出“民意审判论”,将5·31地方选举看作是对卢武铉政权上台3年的“执政中期审判”或“总统审判”。执政的开放国民党则刻意淡化“审判论”,强调地方选举只是“选拔地方公仆的过程”。如果要说审判,也是对大国家党10年来盘据地方势力的审判。
客观地说,选前执政党乃至进步阵营一方就不被看好,特别是当大国家党党首朴槿惠女士遇刺受轻伤导致投票前夜民意调查一边倒时,开放国民党党首郑东泳就认识到必败无疑,不过还是强打精神到各地展开最后游说活动,摆出哀兵之势,告诫选民要注意平衡,防止大国家党在5·31选举中“一党通吃”。
选举的结果比想象的还惨:大国家党获得了韩国地方选举史上的空前大胜,开放国民党乃至整个进步阵营则一败涂地。在16个广域市市长和道知事选举中,大国家党赢得了12个,其中包括首尔、仁川、京畿道这3个韩国最重要地方的政府首脑。开放国民党只获得全罗北道知事这一个地区的胜利。民主党人得到全罗南道知事和光州市市长两个位置。无党派候选人当上了济州道的知事。在230个基层市、郡、区的选举中,大国家党赢了157个,而进步阵营中的执政党开放国民党只获得23个,民主党获得20个,民主劳动党一个未得。另外,国民中心党得6个,无党派候选人获取24个职位。特别是在首都圈中的66个基层市、郡、区中,大国家党横扫了60个。这样的成绩是韩国历届地方选举中绝无仅有的。保守的大国家党真的是“赢家通吃”了。
胜负得失原因分析
选举后十多天来,韩国舆论界对这次选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和反思,笔者浏览了多种左右翼的中英文报刊和网站,作出下面的整理、归纳。
——意外事件非主因。
过去韩国的政治选举多因为某方被曝腐败黑幕或弊案,而使选情一边倒。2002年上半年的地方选举,执政的民主党惨败,大国家党大胜,重要原因是当时的金大中总统两个儿子涉嫌贪污腐败被收审;紧接着在下半年的总统大选中,大国家党被曝筹集秘密政治资金,该党候选人李会昌孙女“国籍案风波”,在相当程度上逆转了选情,使当时左翼政党民主党候选人卢武铉在开始并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得以微弱优势击败李会昌,2003年登上总统宝座。但这次5·31地方选举中开放国民党惨败并不是因为腐败弊案。事实上,卢政权上台后,在所有政策评分中,还算在防止腐败保持清廉形象方面得分最高。倒是大国家党的议员因为非礼女记者的性骚扰丑闻而失分不少,但是该党党首朴槿惠女士遇刺引起的“海啸效应”完全压倒了“性骚扰风波”。据韩国媒体报道,朴遇刺拉抬了10%的选票,至少帮助大国家党多赢得了16地方团体长中一两个广域市和道团体长的位置。但即使是“海啸效应”也不是进步阵营惨败的根本原因。
——“经济失政”是主因。
首先,经济低迷。卢政府上台3年来,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仅4%,这与自50年代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韩国年均增长率达7%形成了鲜明反差。当然油价上涨、韩元升值也造成了韩国经济的萎靡不振。
其次,失业严重。尽管韩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往往只在3.5%上下,但就业人员中有50%以上的属于非正式职员工,待遇只能与我国的临时工一样,这种就业的质量并不高。在失业人员年龄构成中,15~29岁的年轻人比重最大。据韩国劳动部最近公布的失业数字,这个年龄组别的青年人失业率近9%。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韩国大学生一次就业率仅40%左右,“毕业即失业”是韩国社会的常态。而20~30岁的年轻人在以往任何选举中,都是进步阵营的铁票,这次地方选举,从这个年龄段得到的选票,大国家党也远远高于开放国民党。是居高不下的青年失业率致使这部分铁票由进步阵营流向了保守阵营。
再次,贫富差距拉大。卢武铉上台后实行的是“分配先于增长”政策,强调全国“平等均衡”,缩小收入分配上的贫富差距。也采取了很多相关政策,但大多事与愿违:
政府限制大企业在首都圈的投资,将170多个公营企事业单位机构迁往全国各地区。然而,不让大企业在收益高的首都圈投资,他们就纷纷移资国外,导致国内产业空心化的责难声一片;动迁170多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企事业单位去外地无异于劳民伤财,结果是效率极其低下,白白浪费国民税金。
政府为防止房地产泡沫破灭,打击房地产投机,对房地产买卖实行重税政策,同样没达到目标。3年来,全国房地产价格一个劲地猛涨,首尔的房价快赶上东京。今年比去年就上涨了近20%。选民对政府“重症乱下药”,不分青红皂白买卖房地产一味地增加税金非常不满,重税政策不仅不能遏制房地产价格,反而使中下阶层民众都买不起房。
政府认为韩国社会不均等主要是由于受教育不平等引起的,推行了教育平均化诸如取消重点中小学划分(有点类似我国一些大城市为避免学生择校,而对中小学升学搞电脑派位)的政策。但韩国是个重视子女教育丝毫不逊于中国的国度,自己孩子在学校受不到“精英教育”,就纷纷到校外实习班去接受私教育,导致家庭的“私教育费用”直线上升。据韩国民主劳动党一个调查,最富的10%家庭用于孩子私教育费用是最穷的10%家庭的10倍。
卢武铉执政3年来,贫富差距不但没缩小反而拉大了:月收入最前的20%家庭是最后20%家庭的5.43倍,高于金大中政府末期的5.18倍。但贫富阶层拥有的资产额(房地产、股票等)差距更大。最高20%家庭是最低20%家庭的近20倍。而卢政府刚上台的2003年只是近18倍。事实证明,韩国的分配状况是更加恶化了,2004年的基尼系数是0.344,2005年则升至0.348。保守的《朝鲜日报》披露:目前,1/7的国民沦为贫困层,家庭平均负债额历史上首次超过3000万韩元(3万多美元)。结果在选举中,中产阶级的白领层和低收入市民都背离了现政权。
——进步阵营的内讧。
为了集中力量打好选战,保守阵营在今年2月成功地进行了整合:自民联(自由民主联盟)主动合并到大国家党内,不再推出自己的候选人。选前左翼进步阵营的一些社会市民团体也曾呼吁开放国民党、民主劳动党和民主党组成泛进步左翼联盟。但这三个党却没能共同推出候选人,连整合的意愿都不曾有过,在选战中甚至互挖墙脚,争抢山头。执政的开放国民党肯定是当仁不让地自认为是进步阵营的盟主。最激进的民主劳动党则提出“进步改革代表领跑人更替论”,展开游说拜票活动,自不量力地说,“民主劳动党是唯一能够和大国家党抗衡的政党”,叫嚷“支持开放国民党的选票将成为死票”。民主党则诋毁“开放国民党自身内讧,正在走向崩溃”,号召以民主党为中心进行进步阵营的整合。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从执政的开放国民党流失的选票并没有流向同属进步阵营,在社会政策方面甚至更加激进的民主劳动党,其原因可能是近几年来由民主劳动党支持或主导的罢工事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过大而引起了民众的反感。结果弄得该党在16个广域市、道及230个基层地方团体长选举中,颗粒无收。该党的整体支持率与2002年的地方选举相比基本没有上升。
外交方面,现政权既因与中国走得太近、要向美军收回军队指挥权,而被保守派攻击动摇了韩美联盟的外交基础,又因在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上让步、经济上急于与美国展开自由贸易谈判(FTA)而被进步阵营民众尤其是农民团体攻击是向美国示弱,将再次沦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让一度被卢武铉主张的“自主国防、自主外交论”刺激起来的民族主义者倍感失落。
南北关系方面,保守派抱怨现政府在“民族和解”口号下,只会通过经济援助一味迁就朝鲜,而在解决查询韩国被绑架人质和韩国国军战俘问题上没能取得朝鲜方面的配合;攻击现政府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软弱,始终没占据主导地位,事关本国的切身利益,只能充当配角。而进步阵营批评卢政府业绩乏善可陈。金大中政府时期成功推行南北和解的“阳光政策”,2000年6月15日,实现了南北首脑世纪性会谈的成果;而卢武铉上台3年来,金正日委员长迟迟未兑现回访南方的承诺。总之,在外交及南北关系上,现政府左右不是人,保守与进步两边的选票都得不到。
地方选举后的韩国政局走向
选后,执政的开放国民党内“败选问责论”甚嚣尘上,刮起了选举惨败的后续风暴。开放国民党内甚至有人提出解散开放国民党的“党解体论”,党首郑东泳已经引咎辞职。八成被调查者认为这次选举失败主要应该由卢武铉总统负责。选举结果是对卢总统的“第二次弹劾”。卢总统在选后的第二天6月1日,表示“接受民心所向,但仍然会坚持既定的政策基调”,然而内心并不服气,6月2日又说“因为国民水平低,所以出现这样的选举结果”、“一两次的选举结果不能决定国家的兴亡盛衰,”、“决定国家未来的是制度、意识、文化和政治结构”,坚称“将走自己的路”。保守派无疑又抨击他傲慢,撞倒南墙不回头。连进步势力的《韩国民族新闻报》也评论:“卢总统太过自大,目中无人。”
大获全胜的保守派大国家党并没有得意忘形,弹冠相庆,而是保持少有的低调。他们会记起2002年在地方选举中大胜,但在6个月后总统选举中败北的教训。朴槿惠表示“绝对不可以安于现状或放松警惕”,“选举期间对国民许下的诺言要像对待生命一样重视”。大国家党另一名领导人说:“如果我们不倾听国民的心声,到明年的总统选举时,就会像此次执政党一样受到审判。”也有学者预言,“不能保证明年的总统选举不会成为2002年总统选举的翻版”。保守阵营人士互相告诫,“大国家党现在需要的不是香槟,而是鞭挞”。
5·31地方选举确实使卢武铉政府提前进入了“跛脚鸭时期”,在余下一年半的执政期里,再要推行较大的改革动作会难得多。不过,卢武铉总统及执政的开放国民党也不会坐以待毙。估计他们还有三张牌可打:
一是推出政界改编论。如意算盘是让开放国民党与民主党和代表中立势力的前总理高建(卢总统被弹劾时期他曾代理总统)整合成泛进步左翼联盟,巩固韩国湖南地区(全罗北道、全罗南道、光州市)选票,争取首都圈及中部的忠清道选票。但此目标不容易达成。高建表示除非推出他为总统候选人,民主党则表示开放国民党是从该党分裂出去的,现在只能是回到民主党,而绝不能是被开放国民党吞并。
二是再打南北民族和解牌。如争取金正日回访韩国、今明两年的“6·15南北共同宣言统一大庆典”活动都是亮点。
三是加速推进韩美FTA谈判。
然而,上述可能的对策无一不是“双刃剑”,既有多获选票的一面,也有加剧失分的可能。
毋庸讳言,大国家党的大获全胜,对未来的南北关系、韩美关系乃至中韩关系都会带来变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