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水下古城”发现者耿卫向在场的专家与记者展示了探秘活动的初步成果:一处水下大型石料建筑的声呐图。在这一主要颜色为黄黑色的声呐图上,记者依稀可以看到一处庞大建筑的多边轮廓。据耿卫介绍,该建筑全由石料堆砌而成,与金字塔形状类似。
对于2.4平方公里的“水下古城”,耿卫将其分为A至L的12个区,对“古城”中较大建筑古迹进行标号,共有30处。据介绍,这一宏大的高台建筑位于F16,是整个发现区域内最高最大的建筑,高19米,底边中已测明的一边长90米,由5个大台阶组成。其中,第一层底部宽63米,第二层宽48米,三层四层倒塌的比较严重无法测量,第五层宽为27米。在该建筑中,每一层大的台阶之间都有小的台阶相连,其中第一级大台阶从底部有一条笔直的小台阶直通而上。
“我们把90%以上的精力都花在这一建筑上,目前可以初步得到这些结果。”耿卫说。记者了解到,中央电视台将把这一声呐图带到北京,由相关声呐方面的专家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作出这一水下“金字塔”的三维图。
水下“金字塔”可能是祭祀场所
“非常了不起。”对于这一水下“金字塔”,云南大学文物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昆声教授连连惊叹。据其分析,该大型建筑很有可能用作祭祀场所之用。李昆声教授分析,“祭祀活动经常在祭祀场所的最高处进行,最高处同时也是雕刻、绘画最集中的地方。而前几日发现的凿有3道印痕的巨石以及凿有印痕、圆孔、符号及人面、“太阳光芒”等图像的石板,正是在第五层,也就是最高层发现的。”
另据介绍,这一水下“金字塔”的石料上下有所差别。其中,第一、二、三、四层为青石垒集,石块相对粗糙,石块之间有某种粘接物连接,第五层用了大量经过打磨、比较规整的红沙石,红沙石摆设成一些特殊的形状。“底部几层的石料比较坚硬,而上面一层的石料相对较软,易于雕刻、绘凿。这与在最顶层发现有印痕、图案、符号的石板也吻合。最有可能的就是祭祀场所。”李昆声教授说。
探秘即将结束
解密“水下古城”还有很长的路
昨天,耿卫还提到,在“水下古城”的C区C6和F区F16这两个建筑中间有一条长300多米,宽约7米的石板路面,这条路面用各种不同形状的石板铺成,路面上还可以找到各种几何图案。“路的两头还各有一个高台,石板路是不是就是‘街道’,这些都是我们今后探索的重点。”耿卫告诉记者,在12个区内共有30个大型建筑,但目前比较清楚的只有F16的水下“金字塔”。
李昆声教授也表示,虽然此次抚仙湖“水下古城”探秘发现不少,但是未能解开的谜团更多。“相比5年前的第一次探秘,这次的发现可以说是惊人的。5年前的第一次探秘只发现了一块有蛇形刻痕的石板,这次则发现了不少凿有图案、符号的石板。但是,这离解密‘水下古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且,还有许多未明的建筑物等待着去探寻,现在的取得的成果只是工程的一个开始。”
记者了解到,此次抚仙湖“水下古城”探秘活动即将结束,但探秘工作还将继续进行。
作者:晨报特派记者徐惠芬云南玉溪抚仙湖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