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至21日,利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的间隙,记者采访了对口支援的北京大学与新疆石河子大学、清华大学与青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宁夏大学3对高校的负责人。通过对口支援5年来的一些人和事,他们细说自己的切身感受。
不仅授业而且传道
提高学养陶冶情操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是对口支援的目的所在。今后5到10年,北京大学计划为石河子大学培养100名博士,使其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12%,并将生命科学、汉语言文学、计算机技术、药学4个学科确定为“一对一”对口支援学科。通过合作平台,双方目前共同申报了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4项。对口支援以来,石河子大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由20个增加到52个,开始有了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石河子大学校长向本春:石河子大学中文系教师郑亮一次到北京看望曾经在自己系里支教的老师孟二冬,孟老师说自己有本《全汉赋》对郑亮有用,当时却怎么找也没找到。后来,郑亮来京悼念孟二冬,令他吃惊的是,孟老师的夫人拿出《全汉赋》说:“这是孟老师生前嘱咐要交给你的。”通过5年的对口支援,北京大学教师的学术素养和道德品质深深地影响了石河子大学的老师,教师队伍的素质有了质的飞跃。
记者感言:人文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在对口支援过程中,北大等名校为西部高校学子带来的精神上的熏陶也许比人财物等硬件更重要,影响更深远。
脑筋一变天地宽
打好基础带动科研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清华大学支援青海大学的重点在教学,从量大面广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入手,我们前后为青海大学开过11门基础课。清华大学参与了青海大学的学校发展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通过理念的交流,双方教师都认为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几年来,青海大学1/4的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分批来我校参加短期培训和单科进修。两校签订了6个学科的对口支援协议。
青海大学党委书记刘树仁:5年的对口支援,青海大学教职员工的脑筋变了,科研积极性高了,办学思路开阔了。过去我们基本上没有科研,现在一半的教师投入科研,而且有了两个“863”项目。
青海大学已经有8000人次听了清华大学教师来学校作的50多场学术报告。在与清华大学教师的合作科研中,除了学到科研方法和思路,教师还受到了协作精神的熏陶。
记者感言:思路决定出路。西部高校通过对口支援,与名校接轨,除了在学科建设、教师队伍等方面收获颇丰,其办学理念、教育模式等也搭上了“快车”。对支援方来说,帮扶就要帮到点子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受援学校要主动“贴”
学校合作辐射区域经济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上海交通大学与宁夏大学通过网络教学,学生可以相互选课,学分双方互认,目前已经有3000多名宁夏大学的学生选了上海交通大学的4000多门次课程;宁夏大学也为上海交通大学提供了“西夏文化与历史”等5门课程。从今年9月新学年开始,双方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对方的第二学士学位。比如,我校贺林院士在宁夏大学搞的回族基因数据库研究,得到了宁大的大力支持。目前,我们通过学校的合作已经开始向西部区域经济辐射,学校与宁夏发改委、科委都有合作项目。
宁夏大学校长陈育宁:作为受援学校要主动“贴”,主动提要求、提建议。我们双方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已经签署了20个合作备忘录。上海交通大学来支援的教师从未提过在气候、饮食等方面感到不习惯,却向我建议注意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因为这方面我们存在问题,真是自家人呀!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中心的实验室给我极大启发,他们花大价钱从国外购买了先进的设备,老师和学生都可以用,不怕用坏了。图书馆要开放,图书资料用旧了、用烂了是好事。而我们以前总想把书保护得好好的,极少给人用,那样的管理是守财奴式的。
记者感言:要避免“人走茶凉”,要努力“拴心留人”,受援方除了主动“贴”,更要自强自助,努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构筑自身造血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