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新社台北六月二十一日电 题:鹿港小镇寻古
中新社记者 黄少华 曾嘉
在台湾怀旧寻幽,彰化鹿港是一个绝佳的地方。古色古香的文物,出神入化的传统技艺,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传承,无不展示着鹿港曾经的风华,引人向往。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当台湾歌手罗大佑的一曲《鹿港小镇》唱响海峡两岸,鹿港的纯朴与沧桑亦深留在大陆民众的心中。
在当地文史工作者李玉峦、郑武郎的盛情引导下,记者日前来到鹿港参访。
这座位于台湾中部西海岸的小镇,人口只有八万,却曾有着显赫的文化历史。“一府二鹿三艋舺”是早期台湾汉文化鼎盛发展的标竿,分别指的是台南、鹿港和台北万华,其中鹿港是当时文化与商业的港埠重镇。
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一七八四年),与福建泉州晋江县的蚶江正式设口对渡后,鹿港大量汉民涌入,商船云集,店铺栉比。至道光末年的六十多年间,被称为老鹿港的“黄金岁月”。其后,浊水溪泛滥,鹿港因港口淤塞,和日据时铁路未能路经等缘由而逐渐衰微。
如今的鹿港,密集的寺庙古迹和传统建筑,足堪印证当年的盛况,而在港口和市街结构上,也保有大陆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风味,有着“繁华犹似小泉州”的美名。
在泉州一街和泉州二街之间的日茂行旧址前,郑武郎先生对记者介绍说,鹿港当年有“八郊”,即泉郊金长顺、厦郊金振顺、布郊金振万、(竹下加敢)郊金长兴、油郊金洪福、染郊金合顺和糖郊金永兴和南郊金进益,类似今天的商会,泉郊和厦郊是以祖籍地泉州和厦门的业者相聚,其它基本以行业组成。泉郊为“八郊”之首,富商林品的日茂行更是其中代表。
鹿港寺庙众多,有“八郊”捐建的龙山寺、天后宫(旧祖宫)等,有敕建的新祖宫,有文祠武庙、地藏王庙、兴安宫、三山国王庙、凤山寺等,很多大陆祖庙的分灵。每逢节假日和众神诞祀,信徒摩肩,香火鼎盛,鹿港俨成“信仰中心”。
穿行于鹿港的大街小巷,颇具闽南特色的建筑透着古老的文化气息。隐含防御功能的不见天街、红砖九曲巷、隘门后车,文人雅士聚会的十宜楼、读书楼,情意长留的意楼圆窗,以及随处可见的“石敢当”,古意盎然。
李玉峦小姐指着元昌行的楼井雕栏,诉说着祖先开创基业的辉煌。那是鹿港目前仅存的双层楼井。
在埔头街和瑶林老街回曲转折的红砖道两边,各式商铺林立,有米行、布店、工艺店,也有怀旧茶馆,形成特殊的“古市街景观”。木雕家李秉圭正在给作品“蟹匣”上色,木雕的竹篓上攀爬着两只螃蟹,几可乱真。作为木雕世家传人,李秉圭正在追求有台湾“民族艺术艺师”称号的父亲李松林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表现圆融的雕刻技巧,雕过的作品有“刘海戏金蟾”、“钟馗”、“刺客列传”、“曹操”、“三个和尚没水喝”等。中年的他说,在鹿港,木雕基本属于雕法细腻的“泉州派”,造型传统讲究气派大,忌结构琐碎。
吴清波、施镇洋、施至辉、黄涣文、黄妈庆......,鹿港的木雕家成群。而陈万能、陈志扬父子的锡艺也不遑多让,作品“猪八戒娶亲”、“牡丹美女”广受好评,使传统运用于灯台制作的锡艺有了崭新的创作空间。此外,鹿港还有吴敦厚的灯笼彩绘,施性辉的陶艺,以及制香、作狮头、捏面人和制扇,传统工艺丰富多彩。
同样多彩的还有鹿港的美食,蚵仔煎、牛舌饼、虾猴、肉粽、面线糊、肉圆等都是道地的闽南口味。玉珍楼的糕点还是传自泉州。而“阿振肉包”则已在日本开枝散叶。
已故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辜家老宅,如今已是“鹿港民俗文物馆”。这座仿巴洛克式样建筑里,收集着大量的清末传统民俗文物、器具。而整个鹿港小镇也已宛若一座“露天古迹博物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