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义县南白镇龙泉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站20余平方米的房间内,一套崭新的电脑、投影仪、荧幕构成了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大伙不仅可以欣赏戏曲+、歌舞、故事片,还能在网络上查寻自己想了解的事,学到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 农民陈春松兴高采烈地说:“感谢政府把我们急需的科普、农业知识送给我们,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帮助太大了。而且不用花钱就能自己点播看电影,实在太好了。现在只要这里开放,我就天天来,如果不来转一圈,就好像缺点什么似的。”
龙泉村是我省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一个缩影。4年来,随着“共享工程”试点工作在我省的实施,一大批优秀的数字文化资源通过网络源源不断地送到基层,为广大城乡群众享用,取得很好的效果,让广大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共享工程”让知识插上翅膀飞进千家万户
贵州是欠发达省份,受经济落后、文化基础设施差、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农村文化生活匮乏,有的农民一辈子没有看过一场戏、一场电影,更不用说看书、查阅资料,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这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和谐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要求极不相适应。然而,如果要大面积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增加这方面的设备投入,资金来源是最大的难题,以贵州现有的财力,无疑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
2002年,文化部和财政部开始联合实施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成为改善贵州广大农村文化生活的一场“及时雨”和一个“大魔方”,该工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享用。用农民的话说,就是“让知识插上了翅膀,飞进了千家万户。”
遵义享受了共享工程在贵州的“最惠市”待遇,得益最深。作为全国的试点和全省的试点,在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短短4年,该市所有的县、乡、村已建成和联通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并通过这四大网络资源与国际互联网的整合,实现了“多网合一、一网多用”的目标。共享工程贵州省分中心已于今年上半年在贵阳建成。除遵义市外,贵阳市、黔东南州、黔南州、毕节地区也建立了分中心,还有40多个基层中心位于全省各地。
一个共享工程,让遵义的广大农村和广大农民,充分共享着“知识工程”所带来的知识和财富的快乐。
夏日炎炎,在遵义市平正仡佬族自治乡寂静的山村里,“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站正在播放畜牧养殖和如何种植蔬菜、果木等资料,在场的村民个个看得津津有味。有的人在本村看了之后,还跑到邻村连看几场。据乡党委介绍,当时政府只为共享工程平正基层中心配置了10套桌椅,可来的人实在太多,根本无法满足广大村民的需要,看到当地干部群众对共享工程的节目那份热爱和期盼时,党委、政府从十分困难的乡财政中挤出1万元专款购置80套桌椅,并将场地搬迁到能容纳100多人的大会场内。
新蒲镇文武村是遵义市的蔬菜种植基地,该村生产的苏椒、西柿等时令蔬菜大量销往重庆市场。收看到“共享工程”中的农科影片《西红柿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后,农民陈鹏飞告诉记者:“我文化低,斗大的字不识几个,看不懂农科资料,看见别人的蔬菜种得好,我很羡慕,放映的资料片解决了我心中好几个疑问,我对种好蔬菜更有信心了。这几年我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全靠‘共享工程’这个好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致富信息和技术手段。”
只需一台手提电脑、一台投影仪、一张投影屏幕,图书馆的资料就可以随时移动了。共享工程通过先进的设备,把“移动图书馆”带到了农村,带进了农民群众的生活。面对电子文化传播的方式,农民感到很新奇。“没想到只要轻轻地动动手指头,就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从未看过的电影、戏剧。”
据统计,仅今年以来,遵义市“共享工程”各级基层中心就利用多种形式共为群众放映了200多场次,接待农民朋友15万人次,发放共享工程下载资料22000多份。
对于文化共享工程给老百姓带来先进文化的实惠,遵义市市委书记傅传耀说,“共享工程”活动,对推进遵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功不可没,屡立奇功。它不仅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市场信息,掌握新的农技知识,也让群众享受到了最新的文化、科技知识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大餐。
岂止遵义,在全省其他享受试点的县市和有条件建设“共享工程”的地方,广大农村和广大农民都充分享受着“共享工程”的“甘甜雨露”。共享工程贵州省分中心把“共享工程”资源送进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共享工程贵州师范大学基层中心,充分利用“共享工程”资源,使高校师生获益多多。共享工程黔东南自治州基层中心、共享工程兴义市基层中心,自试点工作实施以来,每逢节假日他们都利用“共享工程”丰富的资源为老百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了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和各基层中心,充分利用“共享工程”国家管理中心提供的资源,在全省各地最大限度地开展服务,他们下到乡、村为老百姓放电影、戏剧和宣传有关农村的法律、科技和医疗卫生知识,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共享工程黔东南自治州基层中心,由中心主任亲自带队,到全州各县的一些乡镇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送“共享工程”下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共享工程”,我省广大农村和广大农民的文化含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整合资源打造“共享工程”贵州特色
在西部边远贫困的贵州,如何把“共享工程”打造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全省各地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充分整合资源,把“共享工程”与现有的广播电视网络、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适合省情的好路子。
与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相结合,让文化共享工程成为党员干部致富帮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共享工程”都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对党员干部以及广大群众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两项公益性工程。二者在服务对象、目标、途径以及设施设备和资源运作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为减少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快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共享工程”的实施进度。省文化厅经与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协调,两家统一下发文件,对全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共享工程”进行一体化整合,实行资源共建共享。在共建共享过程中,“共享工程”负责文化娱乐课件的制作以丰富远程教育内容,在提高远程教育对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吸引力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而远程教育利用现有的硬件基础,为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平台。
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结合,让文化信息资源走进课堂共享。为了让“共享工程”进课堂,省文化厅采取制作光盘无偿配给,组织专人进校播放等多种形式到中小学开展文化信息资源的宣传、普及。目前共享工程遵义市基层中心正与相关部门协调,利用遵义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三套教育模式,即模式一的753个教学网点、模式二的2322个教学网点、模式三的245个教学网点的远程设备,将“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采取天网(卫星传输)、地网(计算机网络)、人网(刻制光盘播放)等技术手段,将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资源送进课堂共享。目前,已经在全市整合了模式三的245个教学网点。
与广播电视网络工程结合,让文化信息资源进村入户共享。今年4月25日,在遵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共享工程”网络与遵义广电网络结合成功,在遵义市广电网络中心的33频道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由数字技术转为模拟电视信号。这一成功的结合让遵义市两城区(红花岗区、汇川区)的宾馆、酒店、车站、娱乐场所和广大市民,遵义县各乡镇的广大农民朋友以及湄潭县城的广大用户,均可每天从早上8点至晚上12点收看到丰富多彩的“共享工程”节目。共享工程遵义市基层中心还专门为该频道设置了台标,每天分三个时段18个小时滚动播放“共享工程”不同板块的节目内容,让全市总计30多万广电网络用户直接受益,占该网络覆盖总数的60%,“共享工程”的丰富资源走进了革命老区遵义市的千家万户。共享工程遵义市基层中心每周二定时在33频道更换播放节目内容,同时在其他频道用滚动字幕告知广大市民和农民朋友及时搜索、收看33频道的文化信息资源节目,分享文化大餐。
贵州“共享工程”在共同关注中成长
自2002年由文化部、财政部在全国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以来,我省的“文化共享工程”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支持,贵州“共享工程”在共同关注中茁壮成长。
2005年12月1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视察贵州农村文化建设时,在观看了遵义市遵义县龙泉村文化室的“共享工程”基层点资源演示后,对我省开展的“共享工程”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资金上又给予了大力支持。
2005年6月,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视察贵州时,对“共享工程”非常重视,由中央财政专门补助了300万元对共享工程贵州省级分中心进行建设,使我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得到了长足发展。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同志在一个月内两次到贵州调研,具体指导落实了李长春同志的批示精神,加之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我省“共享工程”的全面健康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革命老区遵义市委、市政府,以创建“四在农家”为抓手,对“共享工程”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并现场办公落实相关工作,拨出专款41.8万元解决与遵义广播电视网络整合的相关问题和遇到的困难。使“共享工程”得以在革命老区遵义实现了与广电网络的资源全面整合,让30多万老区人民分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
作为“共享工程”的执行机构,省文化厅明确要求各市、州、地共享工程基层中心要充分整合文化系统的资源,制订课件开发制作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确保每年为整合后的信息网络提供足够数量的文化信息资源。各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中心要做好资源整合工作,把国家中心提供的文化信息资源加工改造为远程教育网络传输的格式,重点加强文化娱乐、科普知识、文化普及和艺术教育等资源的整合。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成立专门小组,对资源采取采买、收集、制作、整合等手段,加强各类数字资源建设,扩大资源数量,提高资源质量,在为国家中心输送丰富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我省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平台质量。目前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正在规划建设贵州数字文化网,已收集整理贵州文物精华、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地方戏剧、贵州民族文化、多彩贵州、贵州古树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并对这些珍贵的资源进行了数字化加工。刻录了贵州的民族戏曲、少数民族舞蹈等民族文化光盘30多种共1000多盘发到全省各基层中心。
开局不凡。在各方的共同关注下,贵州“共享工程”定将迎来全民都能共享文化快乐的那一天。
作者:万群 王兵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