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缉毒警察摇篮大探营
本篇精要
同是莘莘学子,他们的生活因为“禁毒”两个字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号称“中国禁毒第一系”的中国首个高校禁毒系的课程很特殊:模拟跟踪毒贩,在一堆模样相似的菠萝中找出藏有毒品的那个,练对打时互相打得鼻青脸肿,社会调研时要学会和吸毒人员谈心……因为犯罪分子拼死抵抗的疯狂,迫使他们在走上禁毒第一线之前,必须把自己锻造成“说得过、追得上、打得赢”的缉毒专业人才。
本报记者 杜萌
藏了毒品的菠萝,混在六七个模样相似的菠萝中,在讲台上一列排开。谁能找出藏毒菠萝?
老师扮演成被跟踪对象,一会儿缓步走在大街上,一会儿又走进商店佯装购物,几组学生演练跟踪,时远时近。老师突然窜上了一辆公交车,突来的变化出乎学生意料,急忙打车去追……
以上情景是云南警官学院禁毒系的两堂普通的实践课。其中的跟踪课有诸多细节用以考验应变能力,设计内容来自现实发生过的毒贩脱逃实例。
“6·26”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来到云南警官学院。站在校门外,高大墙体上系着红绸花的镀铜长牌一下子跳入记者眼帘,上面镌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禁毒警察训练基地”字样。禁毒系学生是如何锻造的?记者和这些在众多人眼中有着某种神秘感的特殊群体进行了亲密接触。
王牌专业———说得过追得上打得赢
2005年入学的禁毒系本科生王璐告诉记者,她(他)们每天要雷打不动地起床出操,这是此前很少遇到的情景。早早被人从梦中催醒,还要迅速穿好衣服,按要求整理内务,去楼门前列队集合。新生们一时难以适应。
射击是入校学生梦寐以求的课程,许多学生在持枪装弹、准备击发时激动不已。禁毒系04级专科二区队学员李健杰告诉记者,第一次持枪射击前,他“幸福得几乎要晕过去”。
禁毒系04级本科学员史珂维对记者说,女生散打面对面,拼命实打,往往打得双方鼻青脸肿,老师要求打完了双方要相互抱一抱,缓解一下场上敌对的情绪。她说“大家知道,实战中如果必须打斗,而你打不过对方,可能会遭遇更大的伤害”。众所周知,吸贩毒犯罪分子拼死抵抗的疯狂程度,往往令抓捕他们的公安民警面临着极大的人身危险。
院长于燕京介绍,学员要学习50门课程,学院要求每个学生掌握禁毒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禁毒工作程序、手段和方法、具有侦破一般毒品犯罪案件能力,掌握射击、擒拿格斗、驾驶、查缉等警体技能,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此外,在讲话能力、博览群书、练字、乐器、绘画、计算机、英语、政治品质等方面,都设有相关具体的细致要求。也就是说,要培养“说得过、追得上、打得赢”的缉毒专业人才。
禁毒系副主任王建伟说,禁毒系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在禁毒系,按学校规定每个教师必须到基层禁毒一线单位实践锻炼,切身感受并体验平日工作及实战的所有工作程序和细节,吸纳鲜活生动的实战经历,修改教案中与实战不符的地方。
参加实战———抓毒贩查毒品俨然老手
禁毒系领导和教师难忘如此情景:
一名学员跟随缉毒民警设卡,亲手查获一千多克毒品,那名学员向老师汇报时兴奋得手舞足蹈。
一名学员在跟随缉毒民警逼近毒贩时,竟突然被疯狂的对方咬破皮肉。由于学习过相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学员及时做了应急处理。事后查明,该毒贩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这让系里的所有老师十分紧张。万幸的是该学员6个月后检测结果正常。
一名被派往机场跟随缉毒老民警执行任务的学员,在老民警窥出一毒贩的可疑之处,毒贩也警觉自己被发现就要拔腿逃跑时,学员健步飞奔,率先擒住可疑毒贩,事后经搜查确认其身藏毒品。
昆明市公安局一位缉毒警官说,学员们知识全面,对工作适应快,具有很强的优势。
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研,是另一种实战。
来自临沧市的佤族小伙子李云,是02级民族预科班的学员。
李云痛恨毒品,因为他目睹了3个表兄弟深受毒品毒害,一人死亡,两人被劳教。假期,他返回山寨,历时80天,走进50户佤族人家,向300多人宣传了远离毒品的健康观念,极大地影响了当地人们对毒品的态度。
烈士子女说———我会毫不畏惧地冲上去
“奶奶1997年去世……”23岁的王建毅眼神黯然。
《中华之剑》片中有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革命烈士王世洲牺牲后出殡的镜头,镜头里记录了王世洲85岁的老母亲颤巍巍地伸手去打棺中儿子右脸的情景,老人家悲戚地喊着:“不是说好了嘛,你怎么走在了我的前头?”
片中的老人家是王建毅的奶奶,烈士王世洲就是王建毅的父亲。父亲牺牲时,王建毅上小学四年级。
如今的王建毅已经是个壮小伙子。作为禁毒系第一批毕业生,王建毅即将走上禁毒第一线的战斗岗位。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父亲的战友一直关心他照顾他。他已经参加了几次抓捕战斗,父亲的战友不让他靠前,说情形危险,命令他在外围守候。
“我憎恨毒品。”王建毅说,他不能辜负大家对他的期望。
禁毒系04级本科生张临云回忆父亲时告诉记者,“父亲是个尽职尽责、无论什么困难都不会被吓倒的人。”她曾提醒父亲为了女儿千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可2000年10月8日,父亲抓捕毒贩时身受重伤。
“肚子里还留有手榴弹的弹片没取出,但父亲伤愈后又马上投入工作,2001年3月8日他牺牲了,我特别难过……”
张临云说,刚入校时只是懵懵懂懂地要当警察,两年的学习使她逐渐明白怎样当一个好的禁毒警察。她这样对记者说,“如果我处在父亲当年的位置上,处在父亲当时的情景中,我也会像父亲一样毫不畏惧地冲上去!”
独家视点
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发展到既注重实战又重视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学科齐全的禁毒专业,这一培养缉毒人才思路上的转变,积极意义已经彰显。
就如昆明市公安局禁毒大队缉毒老民警所说的那样,刚开始,这些学员的实战经验肯定不如老民警,但是由于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他们适应快”。
在禁毒形势依旧严峻、禁毒斗争日益艰巨复杂的今天,如何培养一个服务实战、服务社会、精通禁毒业务的公安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中国禁毒第一系”迈出的第一步已经为这个课题开了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