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21日上海电一边是拍摄了20多部大片,包括《英国病人》、《天才雷普利》、《冷山》等好莱坞巨片的电影大师安东尼·明格拉,一边是只拍摄了两部电影,在电影之路上刚刚起步的两名中国导演陆川和徐静蕾。昨天,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论坛之“好莱坞大师和中国年轻导演对话”举行,3位影人畅谈自己的从影道路、对电影的种种想法。
关于作品
安东尼·明格拉(以下简称“安”):我拍好《英国病人》以后就再也没看过这部电影。我最近刚刚拍了一部电影,事实上两年之内我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和这个电影有关,我吃、睡、住、行都在想这个电影,就像拍《英国病人》一样。《英国病人》花了我整整5年的时间,如果再叫我回顾没有必要了,我必须要展开新的篇章。徐静蕾(以下简称“徐”):每次我在放映厅的时候看自己拍的电影都要鼓起很大的勇气,对我来说在整个制作电影的后期过程中,看到的全是问题。
关于独立编剧
安:我觉得我自己就是一个作家,电影只是我的一只笔。我不知道我有没有可能借别人的剧本来做一个作品,我试过几次,但觉得对我来说是完全不同的工作。有时候我也为别人写剧本,不是为自己长名声,我就是喜欢写。而且我一直对那些从编剧转变成为导演的人非常感兴趣,因为编剧才是真正的核心。陆川(以下简称“陆”):我觉得对于中国的年轻导演来说,写剧本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可能获得第一次拍戏的机会。因为我第一次拍戏的机会就是通过自己的一个剧本获得的。而且绝大部分青年电影人都是通过写电视剧剧本才不至于被饿死。编剧做导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拍摄的时候省胶片。
关于明星
安:我拍《天才雷普利》时用了英国演员裘德·洛,当时是我推荐他给制片人的,现在人家都是大牌了。我拍电影其实只看演员的演技,事实上全球有很多好演员,他们需要被挖掘成为明星。我特别喜欢《红高粱》里的巩俐,很希望她来参加我的电影拍摄。陆:不过,年轻导演很受明星的干涉。我第一部电影《寻枪》后期剪辑时中国制片方华谊兄弟公司和外国制片方哥伦比亚公司的人以及主演等都站在我背后,让我压力很大。还有《可可西里》,原来结尾不是现在这个,是我花了6个月时间让投资人接受这个结尾,最后还不错,我到现在都很幸运地在拍电影。
关于“博客”
徐:我一直写博客。电影需要庞大的队伍,博客只要个人表达就可以。我想如果我把每天生活都记录下来,对自己人生来说是很大财富。安:我不大喜欢写博客。平时我就总是喜欢躲开人群,藏到摄像机后面。我想保证自己一点点的隐私,做点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当然,我和外界沟通有很多方法,比如画画、写作,还喜欢给别的媒体写东西,比如广播剧等。特派记者 章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