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单位:共青团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
一、团队推介
本次“薪火长征路”活动,华东师范大学二十一世纪人才学院将组队参与。
1、介绍人才学院特色
华东师范大学团委于1994年成立二十一世纪人才学院,并请当时担任上海市委副书记的陈至立同志为学院题名。 人才学院每年从全校本科三年级和研究生二年级中选拔50—60名优秀大学生,由校团委联合学校相关部门,集中学校整体综合优势,整合社会资源,通过邀请校内外一批知名学者专家开设讲座、强化外语培训、组织外出参观考察、欣赏高雅艺术等一系列活动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2、本次团队构成:前方后方,分工
参与本次活动,本届人才学院将分为前方、后方两个组。前方6人组主要活跃在四川省境内,进行系列考察活动。
后方组主要负责联络工地、媒体。后方还细分为网站制作组、后勤组。
优势:
本次活动,特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中国左翼文学研究专家林伟民教授一同考察。为活动提供指导。
二、活动地点
四川省冕宁县
冕宁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上世纪30年初,冕宁就有了中共地下党组织。1935年5月,红军长征经过冕宁,建立了入川以来的第一个革命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第一支革命武装——抗捐军,朱德总司令在冕宁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提出了“红军万里长征”,从此“长征”这一词响彻中外。5月22日,刘伯承元帅与彝族果基支首领果基约达在彝海之滨“歃血结盟”,为红军顺利通过彝区抢渡大渡河争取了宝贵时间,书写了民族团结的光辉历史篇章。
四川省仁寿县
四川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和民工输出大省,虽然每个县都有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但最具代表性的是仁寿县,于是我们选择该县。仁寿县是四川省人口第一大县,也是典型的盆周丘陵县——人口大县(157万人口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近40万)、农业大县、财政穷县。仁寿县可以作为四川丘陵地区的一个缩影和典型代表,仁寿建县于隋开皇十八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现隶属四川省眉山市,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距成都90公里,距眉山38公里,幅员面积2606.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3万公顷, 110个乡镇,1109个行政村,总人口约157万,是四川省对外劳务输出规模最大的县之一。县内交通发达,公路纵横交错。纵有213国道,北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南通乐山、自贡;横有106省道,西接成昆线、成乐高速、成雅高速,东连成渝铁路、成渝高速;还有直通资阳、资中和威远的省县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仁寿历来是,有着“枇杷之乡”的美称,也是国家的商品粮、优质棉、瘦肉型猪、水稻制种的产业的基地县,是全国十二大粮仓县之一。
三、活动内容
主题:寻家!
3.1体验:工地•农村•家
3.1.1到工地去,体验民工的生活
3.1.2到农村去,体验留守
3.2考察:长征•女性•家
3.2.1踏寻长征中的女性(战士、夫人)的足迹
3.2.2走访因长征而建立起来的家庭
3.2.3探访“长征”命名历史——重考“彝海结盟”
3.3公益活动:留守•期盼•家
3.3.1为留守儿童建立一所暑期学校,组织亲子活动,拍摄现场DV
3.1体验篇:工地•农村•家
体验地:四川省仁寿县
3.1.1体验民工生活一天
有这样一种职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将自己的梦想、幸福和明天打在行李卷里,离开土地,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寄居在繁华而陌生的城市里的各个角落。他们的汗水不再浇灌农田,而更多的灌溉着城市——那就是“民工”。
有这样一种称呼,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带着家人的梦想、幸福和明天收拾起行李,挣脱襁褓,离开家乡,离开亲人,集聚在繁华而陌生的城市里的某个角落。他们带着新世纪的希望,他们背负前人的期待,他们被称作精英——那就是“大学生”。
看似在社会上处于两个极端的群体,如果互换一下角色,会发生什么?值薪火长征路项目之际,恰逢高校暑假,又临酷暑高温,莘莘学子体验民工一日生活,在年龄相差无几,生活轨道阴差阳错之间,学习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
DV设计:全景记录。学生混入民工群体打工。一男一女。男生在建筑工地,女生做钟点工或者在当地制造类工厂打工一天。(工友都不知情)
在一天打工结束之后公开体验者的身份。采访和体验者接触过的工友。
为体验者的父母播放体验者的一天生活,采访父母。
3.1.2 体验留守
农村留守儿童多达2000万,数字不可谓不惊人,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试问,哪家父母不喜欢儿女绕膝?哪个孩子不渴望父母施爱?但是,农民在城镇务工时却不得不抛妻离子。
在外打工确实不易,那么在家留守的滋味究竟如何呢?因为离乡背井地打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夫(妻),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留守夫(妻)’除了要照顾孩子、老人,烦琐的家务和沉重的农业生产以外,还要承受着难以煎熬的天隔一方的感情的沙漠,夫妻分离引发的婚姻的危机。他们在家维持家庭的同时,殊不知,家已经越来越不像个家了。”
到农村去,学子们将体验起留守丈夫或者留守妻子一天的辛勤劳动。照顾老人,照顾孩子。在夜晚的油灯下,与真正留守的那一方倾谈。
DV设计:以单个家庭为对象进行记录。结合体验者的心情和感受。采访这个家庭的老人和孩子。为这个家庭播放外出打工者对家的期望。
记录下这个家庭对于外出打工者的寄语。
回来后播放给这个打工者看。
3.2考察篇:长征•女性•家
3.2.1踏寻长征中的女性(战士、夫人)的足迹
3.2.2走访因长征而建立起来的家庭
在这支浩浩荡荡的红军长征队伍里,活跃着一批红军女战士,她们以特殊的意志,经受了比男战士更多的苦难,创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她们把理想、信念、意志和全部力量,熔铸于长征这座历史丰碑之中,为中国妇女运动史增添了辉煌的篇章。
她们在众多战斗中浴血奋战,不仅有英勇的战士,而且涌现出许多指挥出色的“女将领”。她们是红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不仅在鼓舞士气、宣传群众、执行民族政策等方面成绩卓著,而且在救死扶伤、给养运输等各种后勤工作中,作用重大。通过对她们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清醒的认识那个时代中国女性的真实命运,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的曲折之路。鉴古思今,忆苦思甜,在真实、客观的抒写现代史、长征史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会更加懂得关爱和珍惜。尤其对于当代的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我们更需要这样的一次学习和充电。
另一方面,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已经过去整整70年了。作为共和国历史的缔造者,她们是过去一个世纪在中国发生的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 他们是活着的、但却正在消失的“革命文物”。在她们的身上,写满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采访她们,研究她们,也有保存革命遗物,抢救历史文化资源的一种意识和责任在里面。
对长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由来已久,其中不乏众多的优秀学术论文和抒情散文。而且这其中有很多女性的形象已经被写进了教科书,甚至搬上了银屏,她们生前的各种遗物也被储藏到了各地的博物馆,作为活着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而供后人瞻仰。
然而我们的历史评论家,小说写作家,在评价红军女战士对长征的卓越贡献时,仍然习惯用“高、大、全”的样板戏模式来描述她们。或典型人物,或领袖夫人,从没有用一个历史的平常心去系统、全面的整理她们,也没有一个公正的标准去衡量她们。在文字和音像的记载中,我们总是过多的关注她们眼中的历史,而忽略了历史中真实的她们,她们的生存状况,她们的婚姻家庭,以及她们在长征前后为革命所做的伟大牺牲。而这也正是我们本次考察研究的新的视角和内容。
贺子珍、康克清、蔡畅,这几位长征中的女性代表人物,是长征途中女性的聚光点,她们为什么被人们记住,为什么她们的名字与长征紧紧相连?她们的生活因为长征改变了多少?长征路上,她们留下了什么?华师大考察队对于女性在长征中的作用和体验将做一次较深入的考察。
具体考察:
1、生活环境——营地。
2、工作环境。
3、行军故事。通过文献、图片、当地口耳相传的传说。4、从这些资料中寻找支撑她们走下长征的支柱。
目的:更深入地发掘长征精神。把爱国和个人奋斗统一起来。
DV设计:红军走过的地方,详细记录红军走过这个地方的过程。搜集剪辑出现过的长征中女战士及相关内容的镜头影像资料进行串播。
3.2.3探访“长征”命名历史——重考“彝海结盟”
这里是第一次明确提出红军“长征”口号的地方,也是留下了“家家点红灯,点灯迎红军”等佳话的地方。就在70年前的这一天后半夜,刘伯承、聂荣臻率领中央红军一方面军先遣部队占领冕宁,随后,毛泽东等也相继进驻冕宁。21日凌晨1点多,跨过冕宁从未昼夜大开的城门,红军在县城安宁河畔,见到了许许多多正殷殷等待着的冕宁人。
踏访这段历史,寻找当时彝族人民迎接红军入城的当事人。详细记录“彝海结盟”。
DV设计: 镜头以少数民族生活为基调,并讲述长征的命名史。展现彝族人家的风貌。展现这个地方的人民如何劳作。
3.3公益活动篇:留守•期盼•家
3.3.1为留守儿童建立一所暑期学校,组织亲子活动,拍摄现场DV
留守在家乡的孩子,在炎热的7月开始了漫长的暑假。如何利用好这段时间?华东师大考察队将进入仁寿县,在当地建立一所暑期学校,为孩子假期提供一个可去之处。在开设英语、语文、数学等常规课程培训的基础上更加入礼仪培训。
暑期学校暂定名为“暑•家”。暑期学校为流动学校,没有固定的场所。在孩子们的家中进行培训。
暑期学校的宗旨在于“家”。在农户家中,田间地头,为孩子普及知识,除却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外,队员们将激发孩子的能动性,就地取材,就地培养孩子的天文、地理和历史知识。同时还培养孩子们的礼仪、行为规范。
培训的结果是考核,考核的对象是孩子们的长辈。暑期学校发动农户孩子回家“教育”自己的父辈、祖辈。考核的内容将涉及礼仪、历史、地理。
DV设计: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家庭进行教育全程跟踪。
到建筑工地上播放给这些家庭中出门打工的亲人看,现场采访感受。
附:暑期学校礼仪培训基本方案
(一)、制作《礼仪教育宣传手册》
包括本次培训的全部内容:公共礼仪、社交礼仪、餐桌礼仪、着装礼仪、交通礼仪,介绍相关知识。
(二)、培训流程
1、启动仪式
发放《礼仪教育宣传手册》,以知识宣讲、排演宣传礼仪规范的小品剧、学说歌谣等形式进行,明确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并总体介绍本次培训的全部内容及流程。
2、培训项目
(1)公共礼仪:
以讲座、交流的形式进行,普及基本礼仪知识,注重实用性。
(2)社交礼仪:
以访谈的形式分小组进行,注重互动,采取一对多示范、模拟情景操练等方式。
(3)餐桌礼仪:
组织一次聚餐,或模拟情景,现场演示、学习。
(4)着装礼仪:
观看相关内容的录像资料片,现场交流心得,并进行必要的实际应用操练。
(5)交通礼仪:
座谈:询问工人们的日常交通行为,强调正确的,纠正错误的,并作必要的补充。
选取工地附近的适当地点,设立一个“外来务工者文明交通劝导岗”,在实际生活中检验培训成果,展示外来务工人员的文明风采。
(6)组织亲子活动。并将该活动摄录下来。
(三)、效果评估与反馈
1、在参加培训的所有人员中做一民意调查,推选表现突出的受培训者。
2、开展礼仪知识竞赛,结合民意调查结果,优胜者评选为“礼仪之星”,给予表彰、宣传,发挥榜样作用。
3、组织一次交流、答疑活动,谈学习心得,解决遗留问题。
(四)、长效机制:
1、了解孩子们是否需要其他方面礼仪的进一步培训,如就业礼仪、特定岗位礼仪、个人礼仪形象设计等,提供相关资源和帮助。
2、培训孩子的同时更注重同伴教育。将暑期学校机制保持下来。建立一个合作项目
二十一世纪人才学院
共青团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
二〇〇六年六月二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