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马帮”活跃广州城郊 数百“马倌”一人三匹马月入过万元
专题撰文 时报记者 杨昱 专题摄影 时报记者 黄立科
“叮当……叮当……”一串串悠扬的马铃声,悄然洒落在广州的城乡结合地带。谁也想不到,在这个中国南方现代化大都市的边缘,竟生存着这么一支庞大的“马帮”,由六七十名马倌和200多匹骡子和马组成的大军。事实上,“马帮”并非仅此一支,整个广州的郊区,足有上千匹骡马和数百名“马倌”,他们以“一人三匹马”的独特组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群落,以在汽车无法行走的斜坡山地帮人驮运货物建材为生。
昨日,信息时报记者来到白云区太和镇,在一支来自广西的“马帮”里亲身体验,为读者揭开这些具有神秘色彩的独特群落的生活现状。
你想不到的事实
近千骡马数百人分布广州城郊
200匹骡马,几十个人,这可能是广州郊区生存的最大一支“马帮”了。“马帮”中的马倌,有的来广州已经五六年,有的两三年。而这些马匹,在汽车不能抵达的地方,帮人们运输水泥、石头、木材等笨重工程物品。据了解,在广州城郊有近千匹骡马和数百人从事这一工作。
虽然住在野外简陋的窝棚里,但他们并不像外表看上去那么贫穷。在“马帮”里面,基本上是以一个人带三匹骡马的结构来运作的,而一匹骡马一个月就能为他们赚到4000元左右的收入。
马倌们最大梦想,就是挣更多钱,然后买更多马。
马倌的必经之路
做帮工后买马再请帮工
22岁的周福轻,老家是广西省天峨县更新乡斌停村人。他们一家都是农村人,父母至今还在老家做农活,周福轻小学毕业后,也在老家干活。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2003年春节过后,他哥哥来到广州,当马倌。2003年8月,眼看哥哥在广州这边挣了钱,周福轻也按奈不住,跟着来到了广州。刚来广州,两兄弟都给别人当帮工,一个月1000元钱,对方包吃包住。“这比到工厂去当工人强多了!”周福轻说,当马倌可以积累经验,然后就自己买马,多买几匹后,就请别人帮工,就能挣更多钱。2004年初,挣了钱的周福轻两兄弟,同时各自花费5000元,买了第一匹属于自己的马。这样,他们就赶一匹自己的马,同时再帮别人赶两匹。几个月后,周福轻就买了第二匹,第三匹,第四匹……如今,周福轻已经有了7匹马。而哥哥周福光,则没有怎么幸运,他在2004年夏天的一个晚上,被别人偷走了一匹,秋天的时候,两匹马生病去世。接连的损失,使得周福光现在只有2匹马了。他现在还在给他弟弟打工,帮其赶1匹马。这样,周福轻自己赶3匹,另外正好找1名帮工。长年在野外奔波,年轻的马倌周福轻,全身被太阳晒成了健康的古铜色。平时,为了照顾马匹,他们都住在野外的帐篷内,春秋冬夏,日晒雨淋。工作闲暇,就在大桥下的石桌上,下象棋。哥哥周福光才22岁,但已经结婚生子,同样22岁的周福轻显得有些着急。昨日下午5点,他还专门给记者打来电话:“杨记者,你一定要在文章多写一写我,你报道我了,我就更好找媳妇了!”
最大“马帮”从6匹马起家
张贵树的灵机一现
其实,像周福轻这样的男青年,很好找媳妇。周福轻那漂亮的姐姐,26岁的周彩莹就嫁给了一名马倌。那马倌名叫张世全。张世全的父亲张贵树,就是他们这支“马帮”的“帮主”。如今,48岁的张贵树,手下已有马匹200左右,马倌70人左右。这些人要么是张贵树的亲人,要么是他的亲戚,要么是他亲戚的亲戚。没有张贵树,就没有如今这支浩浩荡荡的“马帮”。
2000年之前的几年,张贵树就来回奔走于广西和广州之间。因为张贵树老家天峨县就盛产木材和马匹,张贵树就从广西买来木材,到广州来卖。而在老家,乡亲们就习惯用马匹来运送木材。因为木材生长在山林里,山上往往不通公路,所以就有了马匹运输。后来,随着国家对林木砍伐的限制,张贵树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2000年春天,叱咤一时的张贵树折戟沉沙,准备打道回府。这年4月,他在广州花都区一度假村工程地发现,由于交通不便,工程方就请工人挑泥沙,从山下挑到山上,结果一名工人受了工伤,工程方赔偿了很多钱。“假如老家的马匹能过来帮他们运输,要价比这些民工少,又不会有工伤!”张贵树头脑中顿时灵光闪现,他找到工程方负责人,当即表明了情况。对方一听说价格比民工便宜,而且不会有其它麻烦,也非常高兴。
于是,张贵树马上赶回广西,购买了6匹马。“当时花费了1万5,我就把自己给赌出去了!”张贵树说,他请人用车,一车将这些马拉到广州,路费就花了接近2000元。来到广州后,由于他们的马匹拉料能力强,一匹马一次能拉500斤左右,而且收费比民工低,职业风险也相对较低。张贵树很快就“发了”。
随后,他把家里的两个儿子也带了过来,再把儿子的两个舅子带过来,儿子的舅子再把自己的舅子带过来……亲戚们先是帮工的马倌,然后自己边当马倌边找其它人帮工,短短6年,围绕在张贵树身边的,就有了70多人,马匹也达到了200多匹。
如今,张贵树已是名副其实的帮主。他不再当马倌赶着马干活了,他的任务是四处联系工程,为手头的这些马匹找活。他和他两个儿子一共有20多匹马,但他负责为这200多匹马找活。“价钱高的,我就自己得一部分,价钱低的,我就不得!”张贵树说,大家都是亲戚,他们没有严格划清这些界限,他们通行的价格是,1公里1吨货物运费40至60元。
“马帮帮主”的憧憬
“只要还有公路没到的地方,广州就需要我们”
昨日下午,白云区太和镇上南村。张世全吆喝着他手头的6匹马,为一度假山庄运送木材。险峻的山上,行人走路都异常困难,但6匹精壮的健马,一次一马就运送400多斤木材,很快就完成了指定的任务。
“这就是广州为什么需要我们!”张贵树说,他们现在做活的地方很多,比如交通不便的度假山庄,比如山顶上输电线钢架的地基需要的水泥石子,比如很多森林公园……在张贵树看来,只要还有公路无法抵达的地方,那么,他们的空间就不会消失,广州现在还需要他们,以后很长时间内,也少不了他们。
除了这最大的优势外,张贵树说,马匹很好养,一匹马一天吃的东西花费只在10元钱左右,“它们吃的是玉米和麦皮,以及路边的野草”,都很便宜。有时马匹太累了也会生病,但马倌中有人是兽医世家,很多次都让他们的病马化险为夷。
在张贵树的马帮中,还有一部分骡子,骡子的拉力比马匹更好。“现在生意好得很,经常有人等着我们去做!”但有时候,接连的雨季,会影响马队的工作。采访中张贵树一再要求记者:“能不能把我的手机号码也登在信息时报上?那样我手头的生意就更好了!”
当然,也有事情让张贵树忧心,那就是拖欠工钱。如今张贵树手头还有6万多元,被黄埔的一家公园拖欠,加上其它欠款,一共算下来有10多万了,开始说得好好的,但后来别人赖账。张贵树说,尽管他和工程方不认识,但很少签定运输合同。
“有一次也打了官司,但后来又输了,我小学文化,说不赢别人!”张贵树说,现在他做工,都坚持要签订合同。“还是黑纸白字来得保险。”如今的张贵树已经不缺钱花了,但他已经离不开马帮,马帮也离不开他了。“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碰撞?我不懂,我只知道这里有我们的活,以后也会有的!”张贵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