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探秘成果丰硕相关探索工作还将长期进行
特派记者徐惠芬云南抚仙湖报道
晨报讯昨天,持续7日的抚仙湖“水下古城”探秘活动正式结束。当日上午,潜水探秘队员及水下机器人再次潜入抚仙湖,对6日来的水下古城探秘路径进行总体性回顾下潜。
记者通过水下机器人拍摄传回的画面看到,在近一个小时的回顾性探秘过程中,探秘队员不仅重新展示了前几日发现的人面图纹、类似阿拉伯数字“0”“1”符号的石板,还意外地发现了多块刻有印痕的石板。但是,记者注意到,比起前几日发现的刻有图案及符号的石板,这些石板上的印痕较为稀松杂乱,有些石板上仅有一道刻纹。在场的专家推测,这原来可能是连成一块的石板上刻凿的一幅图,石板断裂成多块后,一些石板上只留下图画的部分线条,所以很难看出具体是何寓意。
为了庆祝抚仙湖“水下古城”探秘活动取得的诸多重要发现,昨天下午,在云南省玉溪市聂耳广场举行了玉溪市抚仙湖第二次水下探秘闭幕式。闭幕式上,云南大学文物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昆声教授代表专家作了讲话。李昆声表示,相比5年前的第一次水下探秘活动,此次探秘活动成果更为丰硕,不仅发现了多块刻有符号、图像的石板,还有更多证据证明了“水下古城”是人工遗迹。同时探秘队员们还测出了整个“水下古城”的面积达2.4平方公里,除此之外,还成功地对“水下古城”进行分区,并探寻到30处较大型石料建筑,其中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一座类似金字塔的宏大建筑,高19米,已测明的其中一边长达90米。李昆声教授对此推测,这可能是古人用作祭祀的重要活动场所。
记者了解到,此次为期7天的水下探秘活动,虽然已于昨天结束,但相关工作仍将继续进行。据“水下古城”发现者耿卫介绍,今后工作重点将是对“水下古城”的C区C6和F区F16这两个建筑中间的一条长300多米、宽约7米的石板路面展开研究。“这7天公布的发现整整花了我们5年时间,我们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耐心来获得更多的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