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传君文/图一个从小喜欢画画的男孩,高中毕业后便立志走一条独创的艺术道路。为了支持儿子的事业,他父亲一咬牙卖掉了房子……十余年矢志不渝地求索,他成功地将浮雕、漆画、烙画、国画、油画、壁画等传统美术有机结合起来,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浮雕漆画,并因此被评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 他的名字叫王懿,崇州人。
6月15日,是王懿31岁生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为浮雕漆画《金沙神女》作最后的描绘。
真正体现王懿浮雕漆画特色的,是他的作品《盛世》。作品中,王懿大胆改变了观音菩萨的坐姿,在厚木板上雕出观音菩萨和莲花宝座,然后再用漆画的技法浓彩装饰,使整个作品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另外,他在观音的装束、神情上,融入了许多现代审美元素,使这位美丽的东方女神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据王懿说,这副作品曾有人出几万元的价格买,但他没舍得。
从幼儿园开始,王懿就爱上了画画。上高中后,他便开始自学国画、油画和广告设计等。
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的王懿到一家工厂去打工,可他仍然舍不得丢下画笔。几个月后,他清醒认识到,自己以后的路在绘画上,于是从工厂辞职准备投身于绘画。“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筷子上的烙画很美,从事烙画既符合自己的爱好,又能养家糊口,于是自己下定了决心。”
搞了几年烙画,王懿并没有赚到多少钱。“现代人喜欢浓墨重彩的装饰品,而烙画总是黑白灰三种色调。”他说,只有另辟出路。
“某一种传统美术虽然难以吸引现代人的眼球,但每一种传统美术都有其他种类无法取代的特色,如果能把多种传统美术的特色综合起来,创立一种新的、符合现代人审美标准的东西,肯定会有市场。”王懿自信看准了这一点。
在苦苦探索阶段,王懿常会买一大堆美术书回来,把自己关进屋里,慢慢咀嚼,冥思苦想。然后,买一大车木板回来,锯成块,在上面描图、动刀、上漆。王懿的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渐渐地,儿子的积蓄用光了,但他仍痴迷地探索新路子。所以我一咬牙把房子卖了,钱全部交给他搞实验。”
苦尽甘来,王懿终于探索出了浮雕漆画一整套创作手法和制造工艺,《盛世》获得2005“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优秀作品奖和第六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银奖。
王懿的成功也改变了全家的经济状况。现在,他在崇州市郊开了个浮雕漆画工艺美术作坊,招了10几个工人。每创作一副作品,一般由王懿设计并绘制草图,画在木板上,然后由工人用电烙铁烙出线条,接着再由年轻女工来填漆。为使作品有浮雕效果,有时候还要在木板上进行堆塑和雕刻,接下来就是打磨,喷漆等。堆塑主要由王懿的弟弟来完成,喷漆等考手艺的活儿,得由王懿亲自完成。
另外,他还在成都荷花池租了铺子,来自义乌、温州等地的工艺品批发商是他家的座上宾,通过这些商人,王懿的作品已经流传到海外,成为一些时尚家庭的装饰品了。
王懿的父亲说,王懿从来没跟任何专业老师学习过,浓厚的兴趣、强烈的自信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成就了王懿。谈起未来,王懿说,他将逐步扩大浮雕漆画的生产规模,在工艺美术市场化道路中取得更大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