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重庆永川监狱民警带着服刑人员走进重庆市信息工程专修学院,向学生们开展警示教育,以提高青少年远离毒品、洁身自爱的意识。记者张珺 崔 力 摄
华龙网讯(日报记者邱春)记者昨日从“6·26”国际禁毒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来自我市法院近两年的统计,城市无业人员与农民已成为毒品犯罪的主体,未成年人、女性和老年人涉毒犯罪现象也不容忽视。
据介绍,去年6月以来,我市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破获毒品刑事案件6907起,缴获各类毒品76.3公斤,收治吸毒人员10996人次,由毒品问题诱发的刑事、治安案件分别比上年下降了43.5%和42.8%。作为公安部确定的全国堵源截流工作格局的第三道防线,我市与云南警方联合侦破境内外毒枭遥控指挥、通过公路向重庆秘密贩运大宗毒品的案件11起,查缴涉案毒品海洛因近300公斤。
毒品数量:由几十克升至上千克
来自市高法院的统计,去年6月至今年5月,我市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毒品犯罪案件1276件1495人,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及死刑的罪犯267人。与以往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相比,目前,我市的毒品犯罪案件整体上略有下降,但毒品大案、要案稳中有升。
“过去,几十、上百克的毒品犯罪居多,近年来几百、上千克已属常见。”市高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如已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刘泗洋、廖江淋、王勇贩卖、运输毒品案,涉案毒品达32.8公斤。
案发趋势:由中转站变为消费市场
据介绍,过去很长时间,我市只是毒品的过境地、中转站,毒品犯罪活动也大多集中在主城区。随着近几年我市经济的飞速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大,我市已成为中西部地区主要的地下毒品消费市场之一,部分犯罪分子将毒品交易场所逐渐转向边远区县。如胡江何、徐安、郑松山贩卖、运输2626克毒品案就发生在万州、奉节。
对此,该负责人表示,在今后的禁毒斗争中,不仅要把打击的重点放在主城区,也将密切关注边远区县的毒品犯罪。
犯罪主体:无业人员和农民占绝大多数
虽然毒品犯罪主体涉及面极广,但数据显示,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全市法院生效判决的毒品罪犯中,无业人员836人,占总数的64.8%,农民382人,占29.6%;去年6月至今年5月,无业人员873人,占生效判决毒品罪犯总数的60.17%,农民497人,占34.25%。
“两年来,两者合计的人数都占到判决总数的94%左右。”该负责人分析,这部分人居住分散,流动性大,收入较低,一旦生活陷入困境或面对毒品贩子的诱惑,很容易走上毒品犯罪的道路。
来源: 华龙网 2006-06-23 05:4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