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不停地做,一个小学一个小学地做经典诵读的推广工作。”77岁的华南师大附中离休教师郑千一对记者说。她从1999年起开始推广经典诵读活动,经过多年的辛苦耕耘,终于在深圳、广州甚至远至甘肃等20多个学校播下了诵读经典的种子。 近期郑千一还把经典诵读带入广州少年管教所,向4000名失足少年讲授经典。
担起一个教师世家的重任
郑千一的名字取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一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她出生于教师世家,母亲家里是开女子识字学堂的,她自小就在家里办的私塾“旁听”,从懂事起就听“人之初,性本善”等诗书。虽然她在华南师大附中教的是化学,但退休之后却担起一个教师世家的重任,潜心研究起了古文教学。
为了推介她的“儿童诵经工程”计划,郑千一带着自编的讲义,一个人跑了广州和深圳的多所中小学,甚至不顾体弱跑到甘肃去讲授经典诵读。郑千一说:“让中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绝不是复古,而是教会孩子自小从传统的经典文化中汲取营养,在他们的心灵上撒下诗书的种子,是借古人的智慧培养新人。”她认为,针对儿童记忆力强的特点让其诵读经典,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可以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深受传统文化熏陶,这也是经典教育的长远意义。“你听听,‘言必信,行必果’,三个字一句,短小易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诗句都是押韵的,琅琅上口。”郑千一随口拈来例子向记者演示诗书诵读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她还指出,儿童在诵读时耳听眼看嘴巴动,连呼吸也可以得到锻炼,有利于儿童智力和身体的发育。
受益的不仅仅是儿童
在郑千一开展经典诵读的那么多个学校里,她最引以为豪的是石牌幼儿园、石牌小学和113中学的经典“一条龙”。“你知道石牌村吧?那里是城中村,居民很富裕但文化水平相对低。”郑老师对记者反复强调石牌村的“背景”。经典诵读给这个城中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家长跟子女一起读起《论语》,麻将声少了,读书声多了。石牌小学刚开始开展经典诵读时,时间放在晚上,来的只有几个学生,后来一个课室都坐不下,接送孩子的家长也跟着一起读。村里有一户居民,女主人做钟点工,把家里的一个空房间做出租之用。孩子读上经书后女主人也书不离手,后来干脆把出租的房间收回来,专门做书房,一家人一起读书。“从小学到中学,由孩子影响到家长,这不成了个学习型社区了吗?”郑千一老师高兴地说。
“每天上下午及上课前,同学们都自觉地进行诵读,神情像唱歌一样。孩子们的气质也在慢慢改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吧。”石牌小学副校长池瑞香在诵读活动报告中这样写道。
天不用我,我自用
开展经典诵读7年来,开展活动的学校一间间多起来,教育部基础教育调研组在广州调研时也找郑千一了解经典诵读的情况。郑千一非常欣慰,但她感到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她家里堆了几捆书,是她自己出资印刷的《论语选读》、《弟子规》等书籍,每本卖10元钱。“有些书店卖一套经典古籍就要4900元,价钱贵得吓死人!”郑千一印这些书都是自己掏钱,卖的也是成本价,在甘肃时,她还送了不少读本给当地的学生。
“我最想开一所幼儿园,真真正正地贯彻经典诵读的想法。”郑千一对记者表示。“天生我材必有用,天不用我,我自用”,因为这个理念,郑千一退休后仍然不停息地组织开展诵读活动,这使她的人生抹出一道绚丽的晚霞。 |